想问一下唐朝的官员选拔制度的具体执行步骤?

如题所述

选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举,
另一种是门荫。科举即“分科举士”

按科目性质又可分文举
武举。

除科举举制外,还有“门荫”和“入流”

所谓“门荫”


指“因父祖为高宫,
子孙因而可通过父祖的荫庇,
凭借先辈的
官资以荫得官;
”即无须经过考试而直接取得做官的资格。所
谓“入流”

就是“流外官经过考铨,升职为流内官”


(二)官
吏的任用

科举考试中第者,只是通过考试取得做官的身份,
获得进一步考官的机会,是充任官吏的后备军,但还不就是
官,取得做官资格后,还必须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真正成
官。

唐代任官考试由吏部负责,并以身、言、书、判四项
为考试内容。笔试、口试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并综合考
察官员的品德、才能、勤劳等诸多方面,予以评定品级,并
最后正式委任。

唐代官吏的考核、奖惩制度

在科举选拔官
员的基础上,唐代又对官吏的功过、品行和才能等规定了一
套考核制度,定期对官吏进行考核评定,并根据考核结果对
官吏进行升降赏罚。

(一)
考课制度

所谓“考课”

即是指“考
核政事的优良得失和考核官员的功过善恶”

其包含两种意
义:
“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

任职资格创锟咨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_工作效率倍增
广告 10余年任职资格服务经验_特色服务包括人力资源咨询,股权激励咨询,薪酬绩效咨询, 查看详情 >

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是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
划进行督课”

唐朝所有官员不论职位高低,每年都需经过一
定的考课,称为小考;每隔三至五年,又举行一次大考。对
官吏的考课工作是由尚书省的吏部主管,且具有严格的标准
和具体的内容。
考课的标准分为“四善”和“二十七最”

根据善、
最,评定上、中、下三等及九级,最后依据不同级别予以不
同程度的奖惩。

(二)奖惩制度

唐代对于官吏的奖惩,一
般是以考课为基础的。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
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
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凡在考课时,列于中
等以上的官吏,在政治上可以升官,在经济上可以加禄;反
之,若列于中等以下的官吏,就要降级罚禄,情节严重的,
甚至要受到罢官的处分。
这些赏罚规定在
《新唐书·百官志一》
有记载:
“中品以下,四考皆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
一阶;
一上下考,
进二阶……”由此可以看出对百官的升降赏
罚与对其的政绩评定等第有密切的关系。

唐代官吏的监督
制度

封建社会中的官吏监督制度,发展到唐代,已相当健
全和成熟,
唐代官吏监督制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考核,
二是御史台,三是谏议制度。

唐代的“考课制度”即起到了对
百官进行监督的作用。通过定期对官吏的考核,对中央至地
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进行考
察,
并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
以此检验在职官员是否

历史文化展厅用笔中展览-中国展览馆工程一级资质
广告 设计/策划/多媒体/施工一站式服务商,专注历史文化展厅20年 查看详情 >

尽职尽责,评定其功过,保证官员依法行政,使国家政绩得
以保障。

御史台是独立于其他机构之外的专门的监察机关
其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负责纠弹中央百官的行政违
法行为,并参与审理;殿院主要对朝廷上官员违反礼仪的行
为进行纠正,
以维护皇权;
察院则负责纠察地方的不法官员。
三院各有分工,互相配合,起到了对一切官僚进行全面监督
的作用,保证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员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
率和质量,巩固中央统治。

同时,唐代行政法令上正式规
定有以谏议为专门职责的官员,其主要职责是对国家政策、
法令的执行情况,以及最高统治者执行政务的情况进行监
督,提出意见,或批评,甚至可直接对皇帝本人进行规谏。

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官员选任制度是整顿吏治的首
要环节。
官员是行政机关的基本构成单位,
行政官员的选任,
是吏治的首要环节,官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政绩的优
良得失。严格官员的选任制度,是提高和改善官僚队伍素质
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国家政绩得以保障的决定性因素。为了
规范官员选拔的管理,要保证官员素质,应建立严格官员选
任制度。
二是实行官员考核奖惩制度是吏治的关键环节。


员是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
其承担遵纪守法、
认真履行职责,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接受监督、
忠于职守,
勤勉尽责等义务,
同时,官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也享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
福利、接受嘉奖的权利。为确保国家事务得以有效实施,应

中国史学不朽著作,历史类北大核心,值得收藏!
广告 期刊论文发表不会怎么办?别担心~ 查看详情 >

结合具体岗位职责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定期对官员进行考
核,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
实绩。三是健全官员监督制度是保障国家法令、政策得以实
施的重要举措。官员是否尽了自己的职责,国家法令、政策
是否得以有效实施,国家政绩是否得到保障等,这些问题均
通过对官员的监督考察来实现。

通过健全官员监督制度,
对职官工作、功过表现以及国家法令、政策正确与否进行监
督,既督促了各级百官依法行政、尽职尽责,以达到选贤任
能、整顿官僚队伍,又保证了国家法令、政策的正确以及有
效实施,满足治国需要的目的。

国家对官吏的管理体制直
接影响着国家机器的运转效能,是巩固统治的根本保障,因
此说,
唐代这一套较为健全的官吏选拔、
任用、
考核、
奖惩、
监督制度对今天的官员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进
一步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以保障官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其
的监督,为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
高国家机关工作效能,保证国家业绩做出更大的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唐朝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度。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唐朝时期,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唐代科举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身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试或科目选,考试及格,才能真正步入仕途。官职较优升迁快,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宋初,仍承唐制。太宗以后,科举及第者除第五甲外,都不需要再参加吏部的铨选考试,可以直接授予职事官。其授官也比较优越,如唐代科举及第只授予从九品的小官,宋代大多数可以授予从八品或正九品的阶官。而且,科举出身的官员升迁也比较迅速,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升迁,科举出身者则可以越级升迁。其高科及第者,往往不到十年就可以升为宰相或副宰相。如吕蒙正状元及第,六年后即升为副宰相,十一年后又升为宰相。要职由科举出身者担任。 另外,宋代还规定一些清要的官职如宰相、副宰相、翰林学士等,必须由科举出身者担任。可见,宋代科举及第者的待遇,比起唐代和其他途径入仕者要优越得多。这也说明科举取士在宋代的政治、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第2个回答  2022-06-29
唐朝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度。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唐朝时期,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唐代科举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身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试或科目选,考试及格,才能真正步入仕途。官职较优升迁快,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宋初,仍承唐制。太宗以后,科举及第者除第五甲外,都不需要再参加吏部的铨选考试,可以直接授予职事官。其授官也比较优越,如唐代科举及第只授予从九品的小官,宋代大多数可以授予从八品或正九品的阶官。而且,科举出身的官员升迁也比较迅速,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升迁,科举出身者则可以越级升迁。其高科及第者,往往不到十年就可以升为宰相或副宰相。如吕蒙正状元及第,六年后即升为副宰相,十一年后又升为宰相。要职由科举出身者担任。 另外,宋代还规定一些清要的官职如宰相、副宰相、翰林学士等,必须由科举出身者担任。可见,宋代科举及第者的待遇,比起唐代和其他途径入仕者要优越得多。这也说明科举取士在宋代的政治、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第3个回答  2022-06-28
唐朝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度。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唐朝时期,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唐代科举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身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试或科目选,考试及格,才能真正步入仕途。官职较优升迁快,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宋初,仍承唐制。太宗以后,科举及第者除第五甲外,都不需要再参加吏部的铨选考试,可以直接授予职事官。其授官也比较优越,如唐代科举及第只授予从九品的小官,宋代大多数可以授予从八品或正九品的阶官。而且,科举出身的官员升迁也比较迅速,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升迁,科举出身者则可以越级升迁。其高科及第者,往往不到十年就可以升为宰相或副宰相。如吕蒙正状元及第,六年后即升为副宰相,十一年后又升为宰相。要职由科举出身者担任。 另外,宋代还规定一些清要的官职如宰相、副宰相、翰林学士等,必须由科举出身者担任。可见,宋代科举及第者的待遇,比起唐代和其他途径入仕者要优越得多。这也说明科举取士在宋代的政治、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第4个回答  2022-06-29
唐朝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度。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唐朝时期,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唐代科举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身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试或科目选,考试及格,才能真正步入仕途。官职较优升迁快,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宋初,仍承唐制。太宗以后,科举及第者除第五甲外,都不需要再参加吏部的铨选考试,可以直接授予职事官。其授官也比较优越,如唐代科举及第只授予从九品的小官,宋代大多数可以授予从八品或正九品的阶官。而且,科举出身的官员升迁也比较迅速,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升迁,科举出身者则可以越级升迁。其高科及第者,往往不到十年就可以升为宰相或副宰相。如吕蒙正状元及第,六年后即升为副宰相,十一年后又升为宰相。要职由科举出身者担任。 另外,宋代还规定一些清要的官职如宰相、副宰相、翰林学士等,必须由科举出身者担任。可见,宋代科举及第者的待遇,比起唐代和其他途径入仕者要优越得多。这也说明科举取士在宋代的政治、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