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何自诩武功高强?

如题所述


曹丕是曹魏政权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大学者。他一生著述甚丰,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采的开国皇帝。但在《典论自序》篇中,曹丕用了很大的篇幅标榜自己的武功有多好,声称“弓不歪,必有一孔”,可以“一日胜九鹿三十雉兔”;在与武术大师邓湛比试剑术时,不仅“三抓手臂”,甚至有一次“削背”;双戟可以“单攻回”,但不能靠近左右。此外,曹丕还说自己下棋很独特。

曹丕文武双全,文才出众,政绩卓著,巩固了魏国的基础。他称帝天下,率领百万大军征服吴国和蜀国,震惊了全世界。连诸葛亮和孙权都不敢小觑他。然而曹丕却无情无义,残酷迫害室友的宗族。不尊重韩,目中无人。所以孙权认不出他的计谋,曹操的遗言也没听过。曹丕淫乱,喜新厌旧,杀了妻子甄皇后。因为早衰,被孙权打败。但曹丕的成就和文采是被历史肯定的。但是他真的会武功吗?

与《典论》相比,正史《三国志》说曹丕“善骑射剑术”,不过是爱好而已,并没有什么战场功名。在曹丕的兄弟中,曹彰是武功最高的。曹彰不仅“少擅射御宫,而且粗壮,猛兽,不避危险”。实战中能“独战,射胡并骑,落队者各归其位”,所向披靡。曹植的身手也不错。他在诗中自称能“为士卒先”,也能“制手不飞,弯腰铺马蹄”。他的功夫应该不错。

汉末三国时期,中华大地充满猜忌、政变、动乱、饥荒、阴谋和战争,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即,英雄取代了儒雅的圣贤,成为人们尊敬和崇拜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武术成为了一种时尚。体弱者可强身防身,武功强者可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曹操、曹丕、曹植等文人能骑马射箭,能舞刀弄枪,能做一些花枝招展的作秀,但都比不上专职骑马的曹彰。

曹丕打败了“空手可入白刃”的邓湛,水分很大。第一,大赛是在双方“耳根发热”的情况下进行的。邓湛年年事已高,身体虚弱,酒后反应迟钝,曹丕难免身先士卒。第二,邓湛在曹操手下谋生。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故意退让,不敢拿下曹丕。此外,曹丕曾感叹“生儿育女要像孙仲谋”,刘备也曾说诸葛亮“比曹丕有才十倍”,这也说明了曹丕的武功。那么,曹丕为什么要夸耀自己的武功呢?笔者认为,曹丕此举别有用心。

曹丕是夜下人集团的实际领导人。虽然他“有天赋、有见识、有才华”,他的文章多愁善感、细腻典雅、催人泪下,但他的文笔却是“轻蔑直截了当”。曹操被说成“才武”,曹植被说成“善文”,曹丕被说成“能文”。文采已尽人皆知。

靠着皇帝的头衔,曹丕跻身文坛“三大曹操”之列,与曹操、曹植并驾齐驱。其实曹丕的“植千里”的文学功底和曹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难怪《三国志》把曹丕列为“中等素质”,认为他的诗不如曹植。曹丕心胸狭隘,不甘生活在曹操、曹植的文采光环下。毕竟他是皇帝。然而在文学上,我们以武侠为例。如果不能把正史写下来,就在自己的私人著作中大加利用,使自己的武功出神入化,所向披靡。曹丕吹嘘自己的武功,意在标榜自己是凌驾于曹操、曹植之上的大英雄,希望后人对他刮目相看。

曹丕自诩武功高强,有一定的安全目的。曹丕深谙历史,历代帝王的命案都让他感到恐惧。曹丕篡汉称帝,玩弄权术,备受诟病,不得人心。汉朝很多老人和敌对势力都背叛了他,笑里藏刀。而且和曹操一样,曹丕非常多疑,难免担心突然有人杀他,担心吴、蜀会派刺客暗杀他。曹丕曾将《文心雕龙》作为国礼送给孙权,用意颇深。把他的武功吹嘘出来,用文章的形式宣传出来,无疑是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打消谋害他的念头,甚至是敬畏他,远离他,让他可以安安稳稳地当皇帝。

无论曹丕如何吹嘘,他的武功和军事才能都很平庸。他开不了地盘,在战场上也没分一杯羹。三次去吴栋的个人探险都失败了。如果曹丕真有他说的那么好,他不会一无所获。客观来说,曹丕是曹操最多才多艺的儿子。他各方面都一般,文笔武功都还算合理,但并不突出,不像有些兄弟有一技之长,比如曹植的文笔,曹彰的武功。曹丕虽然当了皇帝,但名气不如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原因很清楚。真正的习武之人大多体格健壮,但曹丕只活了四十岁。曹丕死后,谥号与武功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