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第一,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这有助于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有些成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时要仔细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
有些成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例如:
“落花流水”原来是形容春景衰败,现在用来比喻惨败。
“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后来指人的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对某些成语,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语素义,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例如:
“不速之客”:“速”是“邀请"的意思。
“不名一文”:“名”是“占有”的意思。
“汗流浃背”:“浃”是“湿透”的意思。
如果不弄懂成语的意义,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就往往用错。例如:
过去年代里,洪水把千万亩良田变成了一毛不拔的沙滩。
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一毛不拔”是形容非常吝啬自私,这里应该改为“不毛之地”。
“不刊之论”指至理名言,无可删改,“刊”是“刊正、修改”的意思。作者可能是把“刊”误解成了“刊载”的意思。
成语有褒义的,有贬义的,感情色彩非常鲜明。例如:
您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呵,您办公的明灯,在八亿人民心中永照。
(石祥《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
刘大姐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无所不至。
今后一定要戒骄戒躁,变本加厉,取得更好成绩。
“无所不至”是贬义的,指什么坏事都做到了。这里应该用褒义的“无微不至”,指没有哪点儿细微的地方没照顾到。
“变本加厉”是指坏的事情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有贬斥的感情色彩。这里可以改为“再接再厉”,它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第二,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叶公好龙”不能写成“张公好龙”,“守株待兔”不能写成“守树待兔”。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于修辞的目的,成语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如:反义仿造,增加词语,古为今用。这与没有修辞作用的随意变动是不同的。例如:“水落自然石出”,这里在成语“水落石出”中间插入“自然”,更加重了事实真象必然会显露出来这种肯定的语气。“好大喜功”原来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如果说成“好社会主义之大,喜四化建设之功”,它的意思就变成积极的了。仿“一举两得”造出“一举数得”,仿“走马观花”造出“下马观花”,仿“知难而退”造出“知难而进”,以表达原来的成语所不能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创造性地活用成语,值得肯定。
第三,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注意成语的字形和读音。成语每个字的写法要合乎规范,不能任意用同音字替换;也不要粗心大意,写成了形近字。例如:
欢欣鼓舞----“欣”不能写作“心”
至理名言----“名”不能写作“明”
川流不息----“川”不能写作“穿”
如火如荼----“荼”不能写作“茶”
相形见绌----“绌”不能写作“拙”
成语里有的字音比较特别,注意宋要误读。例如:
自怨自艾----“艾”念“yi51”,不念“ai51”;
气喘吁吁----“吁”念“xu55”不念“yu51”
博闻强识一一“识”念“zhi51”,不念“Shi35”
结合实际,谈谈在运用汉语成语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二,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叶公好龙”不能写成“张公好龙”,“守株待兔”不能写成“守树待兔”。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于修辞的目的,成语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如:反义仿造,增加词语,古为今用。这与没有修辞作用的随意变动是不同的。例...
八个字的成语在文章里的应用
1、恰当使用: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含义与上下文相符,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成语,否则可能会产生误解或笑话。2、贴切表达:在文章中使用成语时,要选择最贴切、最生动的表达方式,使成语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思和情感。3、语境结合:在文章中使用成语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让成语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积累运用成语的心得体会
成语的积累不是单一的死记硬背,应该把读、背、记、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好的积累方法就是用心地阅读。而阅读的对象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培养学生广泛地阅读兴趣。各类书籍,各类文章都要去看。教会学生在每次阅读的时候:1、边读边划,划出好的成语; 2、边读边记,将好的成语、成语运用的句子摘抄在本子...
成语辨析
正确使用成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度,还能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个人语言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和运用成语时,建议多加积累与练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成语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
成语错误类型之轻重不当?
成分赘余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语病,成语的运用中突出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成语的意思在句中是正确的,但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的重复,近几年高考题中,有所涉及,做题时更应该注意。 例句: 某些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被大方之家耻笑,已有“被”的意思。) 四、不合语境...
为什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运用成语时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
四、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五、 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六、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
不着边际是什么意思
在学术研究和讨论中,“不着边际”的现象同样存在。一些理论研究可能过于抽象或脱离实际,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这样的研究虽然可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学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陷入“不着边际”的困境。此外,“不着边际”的概念也...
活学活用意思
活学活用,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uó xué huó yòng,意指灵活地学习,善于应用。这一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态度,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与实际...
生搬硬套是什么意思 生搬硬套解释
生搬硬套是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具体来说:定义:生搬硬套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在处理问题时,不结合实际情况,只是简单地模仿或抄袭别人的方法或经验。出处:这个成语出自《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原文中描述的是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后,在考试时题目是祝寿的,...
成语辨析的六大角度是哪几个角度
前者侧重用根本不能兑现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后者侧重用对前途的预想来慰藉人们。实际中具体应该选用哪个才贴切,则需要考生结合相关语境斟酌选择。 (四)从感 *** 彩角度判断 成语的感 *** 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在运用成语时,因为目的、场合、物件等的不同,就需要使用不同感 *** 彩的成语,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