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是什么时候脱离我国版图的?当时情况如何?

元朝时将那片广大的区域分别划入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但是后来元朝灭亡后,西伯利亚就跟中国好象失去关系了...然后便看到的是俄罗斯出现在我国北方....

我国在历史上从未对西伯利压进行过管理或统治,也从未派兵进驻,所以这片土地从来就不属于中国。当然更谈不上“脱离”。

这片土地本来是无人管辖的不毛之地,直到17—18世纪俄国人进入占领并进行开发,所以它现在属于俄罗斯也是合乎情理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1
太帅了饿 理解的这么全
第2个回答  2006-09-01
第二节 莫斯科公国
一、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了大规模远征。1219年他率大军进入中亚,越过大高加索山脉,侵人顿河流域。1223年进占伏尔加河东岸。
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挥师远征欧洲,首先进攻罗斯东北部,攻占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等城市。1240年,拔都率军进攻南部罗斯,攻陷基辅,转而分兵两路,远征匈牙利和波兰,但在进攻捷克时遭受挫败。1242年,拔都由中欧折返伏尔加河下游沿岸,建立金帐汗国(Золотая Орда),以萨莱为都城(今伏尔加格勒附近),统治着罗斯及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因其帐殿为金黄色,罗斯人称为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为加强统治,保留了罗斯各公国的封建政权,并对各王公实行“诰封”。受封者有权继续统治自己的公国,承担征收各公国对金帐汗国的贡赋。金帐汗国还从王公中挑选一人,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和全罗斯”大公。获得这一称号者,有代替金帐汗向全罗斯征收贡赋和对其他王公的临时支配权。王公们为获此殊荣,角逐争宠。蒙古人以此为诱饵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二、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俄罗斯沙皇国家起源于莫斯科公国(Московс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莫斯科原是个不大的村落,是弗拉基米尔王公的领地。1147年建为城镇,1263年成为拥有封地的独立公国,臣属于金帐汗国。莫斯科公国虽然幅员不大,但是地理位置优越,是罗斯东北部农业和手工业的中心。莫斯科河、奥卡河、伏尔加河使它成为水陆交通中心和商业要地。莫斯科公国的四周有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等公国。这些公国如同屏障使莫斯科公国不易遭受外敌入侵。罗斯人为避难,纷纷云集于此,使这里的人口急剧增加。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莫斯科公国的商业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莫斯科王公因征收过境贸易税而变得越来越富有,政治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开始收买、兼并邻国的土地。到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的领土已扩大了1倍。
伊凡一世(ИванⅠ)于1325年继位,成为莫斯科公国的王公。伊凡一世为人狡诈,善于搞阴谋。他用镇压反蒙古统治的起义打掉了对手—罗斯东北部的特维尔公国,得到了金帐汗的赏识,被封为“弗拉基米尔和全罗斯”大公,获得了代金帐汗征收贡税的特权,因而获得绰号“钱袋”(Калита)。伊凡一世往往把他代征的一部分贡赋据为己有,充实财力,莫斯科公国的实力迅速扩大。他继位时,仅有4个城镇,而到他去世时,莫斯科公国所收买、兼并的城市及村庄己达97个。
伊凡一世还将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驻地由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并动工修建圣母升天大教堂,莫斯科因而成为罗斯的宗教中心。政权和教权的结合大大巩固了莫斯科大公的统治。
伊凡一世统治期间,罗斯公国得到发展。蒙古停止了侵袭,各王公之间的内讧基本上平息。经济发展迅速,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节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及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
一、罗斯的统一
1340年,伊凡一世去世,其子谢苗·伊万诺维奇(Семён Иванович)继承王位,莫斯科公国的势力仍不断增强。而金帐汗国内讧连年不休,国力衰败,这为罗斯各公国摆脱蒙古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莫斯科公国的强大引起了金帐汗国的极端不安。1378年,马麦率军大举进攻罗斯,结果大败而归,罗斯停止纳贡。1382年,脱脱迷失汗突袭莫斯科成功,罗斯被迫继续纳贡。伊凡三世统治前期,罗斯的政治统一已基本完成,政治、经济实力与日俱增。相反,金帐汗国却国势日衰,15世纪分裂成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克里木等汗国,对罗斯己无力控制,伊凡三世遂于1476年停止称臣纳贡。1480年,伊凡三世率军反击人侵的蒙古军,罗斯彻底摆脱了蒙古240年(1240-1480)的侄桔。
伊凡三世统一了俄罗斯大部分国土,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疆域西北起诺夫哥罗德,东北至维亚特卡河流域。俄罗斯最后的统一完成于瓦西里三世(Василий Ⅲ)统治时期(1505-1533),疆土面积达280万k㎡,国土南至奥卡河,北达白海,东起乌拉尔山脉的支脉,西至第聂伯河上游。
二、伊凡三世的统治
伊凡三世(Иван Ⅲ,1462-1505)集大权于一身,称为“全罗斯”大公。随着伊几三世对罗斯东北部的统一,俄罗斯民族开始形成,俄语已开始成为全民族的通用语言。伊凡三世仿照拜占庭帝国国徽,制定了双头鹰(двиглавый орёл)国徽,自视为东罗马帝国的当然继承人。他还仿照拜占庭式样,改建了大公宫殿的外形。
伊凡三世的政治统一进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步骤上:
(1)建立新的国家决策机构—大贵族杜马(Боярская дума);
(2)建立中央政府,掌管公国的行政、军事及财务;
(3)编纂1497年法典;
(4)建立贵族军队。
三、伊凡四世的专制制度
伊凡四世(Иван Ⅳ,1533一1584),史称“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他不满足于“全罗斯”大公的称号,采用古罗马“恺撒”的崇高称号,1547年加冕为“沙皇”(царь),立志像古罗马皇帝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实行军事专制体制的沙皇制度。从此,莫斯科大公国成为沙皇俄国(Российское царство)。
伊凡四世性情残暴,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曾于1570年亲率特辖军讨伐诺夫哥罗德,在该城血腥屠杀达6周之久。
伊凡四世为加强皇权、削弱和打击大贵族势力,对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设绍绅会议;
(2)废除世袭领地机构,建立中央管理机构;
(3)编纂1550年法典,颁布“兵役条例”;
(4)建立特辖区;
(5)建立特辖军。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摧毁了封建割据势力,俄国历史从此进入中央集权制的新时期。
伊凡四世对外进行了军事扩张:
(1)征服喀山汗国(1552);
(2)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
(3)进攻西伯利亚汗国(1581一1584);
(4)为控制波罗的海发动立沃尼亚战争(Ливонская война,1558-1583),但以失败告终。
四、混乱时期(1598-1612)和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1584年,伊凡雷帝死后,其子费多尔(Фёдор)继位。他智力迟钝,无法料理国事,乃由内弟大贵族鲍里斯·戈东诺夫(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全权统治国家。
1598年,费多尔死去,留里克王朝绝嗣。全俄缙绅会议选举鲍里斯·戈东诺夫为沙皇。
1601-1602年,乌克兰出现一个自称伊凡四世之子季米特里的人。波兰国王以武力支持这位冒名者为王,妄图利用伪季米特里(Лжедмитрий)实现吞并俄国的野心。
1605年,戈东诺夫突然死亡,他年仅16岁的儿子费多尔(Фёдор)继承王位。
1605年6月,莫斯科居民举行起义。大贵族利用人民起义推翻戈东诺夫政权,费多尔被杀。同年6月,伪季米特里开进莫斯科,一个月后加冕称沙皇。
1606年,伪季米特里和波兰大地主的女儿结婚,波兰贵族武装队伍抵达莫斯科。他们在首都飞扬跋息,横行不法,激起了首都居民的强烈不满。大贵族瓦西里·舒伊斯基(Василий Шуйский)乃利用人民的愤怒情绪,策划兵变,伪季米特里被杀。大贵族窃取了政权,拥立瓦西里·舒伊斯基为沙皇(1606-1610)。
1608年,正当沙皇政府全力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波兰军队乘机进犯,直逼莫斯科。沙皇瓦西里·舒伊斯基与瑞典缔结军事盟约,借瑞典的军队来抵御波兰军队。1610年瑞典军队倒戈,俄军大败,莫斯科大贵族乘机发动政变,推翻了舒伊斯基,并向波兰求和。1610-1612年由波兰占领军的傀儡“七大贵族政府”执政。1612年由波查尔斯基(Пожарский Д.М.)公爵和市民米宁(Минин Кузьма)组织起一支军队反抗波兰人侵者,各地人民纷纷响应,经过一年的艰苦战斗,终于收复了莫斯科。
但是人民的胜利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篡夺。1612年底.由贵族、僧侣、地主、富商等召开了贵族代表会议,推选大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Михаил Романов)为沙皇。由此俄国历史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Династия Романовых,1613-1917)长达300余年的统治。
第四节 17世纪的两次农民起义
一、波洛特尼科夫起义(1606-1607)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
1606年7月,俄国西南部农民暴动,农民拥立农奴出身的伊凡·波洛特尼科夫(Иван Болотников)为领袖。这次起义正值天灾人祸井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活不下去的人们纷纷加人起义队伍。起义队伍攻占了西南部70多座城市,席卷伏尔加河中、下游沿岸广大地区。他们围攻莫斯科,被沙皇军队打败后,又占领了图拉城。沙皇政府镇压了起义,波洛特尼科夫本人惨遭杀害。
这次起义的意义在于反对封建农奴制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主,还指向沙皇,有力地打击了封建主的统治,点燃了17、18世纪农民起义的烈火,为以后的反封建斗争积累了经验。
二、拉辛起义(1670-1671)
16世纪,俄国城市发展很快,西欧的一些国家需要进口大量商品粮,封建主为了扩大出口,增加收人,对农奴的压榨更加不择手段。广大农奴无法忍受,成群结伙地逃往南方地广人稀的地带,自称“哥萨克”(казаки,自由人之意)。拉辛就出身于贫苦的哥萨克。
17世纪中叶,随着沙皇统治的加强,农民遭受的剥削和压迫更加深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斯捷潘·拉辛(Степан Разин)领导的农民起义。1667年拉辛率领无以为家的哥萨克前往里海沿岸抢劫。1668年春,拉辛的队伍与来自顿河的另一支哥萨克队伍汇合,声势大振。1669年,拉辛率队伍占领了察里津。拉辛的口号是:“谁愿和我在一起,他就会是自由的哥萨克。我只打倒地主、领主,对贫苦的人们如同兄弟,与他们分享一切。”拉辛的队伍受到贫苦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迅速扩大。1670年4月拉辛正式宣布起义,起义队伍接连攻占了察里津、阿斯特拉罕、萨拉托夫和萨马拉等城市。1670年秋,起义军席卷顿河、伏尔加河之间广大地区,逼近莫斯科。同年10月,在辛比尔斯克附近起义军被沙皇军队击败。后因混人起义军的富裕哥萨克的出卖,起义被镇压。拉辛于1671年4月被捕,在酷刑之下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深远意义永存。人民永远怀念拉辛,到处流传着歌颂他的民歌。起义教育了广大人民,推动了历史前进。1919年5月1日,苏维埃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拉辛当年就义的洛布台上筑起了纪念碑,列宁发表了演说。他讲到:“这个纪念碑就是纪念一位起义农民的代表人物的,他为了争取自由,在这个台上献出了头颅。”
第五节 18世纪的俄国
一、彼得一世统治时期(1682-1725)
彼得一世(Пётр Ⅰ)又称彼得大帝(Пётр Великий)。1721年,莫斯科大公国(Московское 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正式改名为俄罗斯帝国(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彼得一世是这个帝国的第一代皇帝。他于1682年继位。执政后,彼得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对内进行了改革,对外扩张领土,他在俄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彼得一世的对内改革
1.改革中夹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废除大贵族杜马,建立参政院,下设11个院,分管陆军、海军、外交、财政等事务。中央设立监察总署,各省设监察官。他还改革了地方行政机构,将全国分为8个省,下设50个地区。彼得一世还把教会置于沙皇的权利之下。至此,中央和地方、行政和宗教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彼得一人身上。沙皇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日臻完善。
2.改组陆军,建立海军
彼得效法西欧改组陆军,实行招募制,组成正规军团;积极创办造船厂,建造军舰,组建波罗的海舰队。
3.发展工商业
彼得实行重商政策,鼓励商人向工矿投资,开办手工工厂、冶金工厂、矿山等。聘请外国专家,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
4.兴办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彼得一世认识到国家盛衰与教育密切相关,俄国长期落后,主要是教育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所致。因此,他致力于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聘请外国教师。此外还简化了俄文字母,组织翻译了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出版了大批历史著作。废除了旧历法,采用了欧洲通用历法。1703年,在莫斯科创办了俄国第一份俄文报纸《新闻报》。1725年他建立了彼得堡科学院。彼得一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推动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对俄国工业的兴盛、军事实力的增强,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彼得一世的对外扩张
彼得登基后,紧迫地感到争夺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的重要条件。他于1695年、1696年两次攻打土耳其(1290-1922年称奥斯曼帝国),将亚速海划归俄国,但黑海的出海口仍被土军控制,夺取出海口的欲望仍未实现。于是,彼得化名米哈伊尔,以下士身份,随大使团赴西欧考察。他不仅学到了不少的先进科学技术,还与丹麦、波兰结盟,准备集中对付瑞典,解除其对波罗的海的控制。1700年9月,俄军向瑞典宣战,揭开了北方战争(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的序幕。彼得一世为表明俄国决心侵占波罗的海,1703年在注人芬兰湾的涅瓦河两岸兴建圣彼得堡,1712年将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这场战争共持续21年,最后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一带和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北方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沙皇梦寐以求的愿望,夺取了出海口,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列强之一。1722-1723年,对波斯交战,夺得里海西岸地区。彼得一世接着向高加索和西伯利亚进军。18世纪初占领了堪察加半岛,1721年占领千岛群岛。在他执政期间,俄国版图由1457.5万k㎡扩大到1 511.5万k㎡。
彼得一世穷兵黩武,募兵苛税,大兴土木,激起人民的反抗和起义。但起义都被彼得残酷地镇压了。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1762一1796)
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Ⅱ)扩大贵族特权,赐给大批农奴和土地。18世纪末期,农奴制在俄国全境普遍建立。因此,在俄国历史上把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称为“黄金时代”,即封建农奴制的鼎盛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标榜“开明专制”,实际上她格外残酷专制。“开明专制”,事实上并没有维持多久,在普加乔夫起义爆发后即告结束。镇压农民起义后,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加强对城市和边疆的管理,密切监视人民的反抗动向,对地方行政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她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州下设县,两三个州设一个总督。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大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外扩张的野心和规模都很大。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1768-1774,1787-1791),夺取了黑海沿岸北部地区、克里木和北高加索,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1772年伙同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入侵波兰,瓜分了30%的领土。1793年,波兰再次遭受俄、普的肢解。1795年俄、普、奥三国再次勾结,第三次瓜分波兰。在三次瓜分中,沙俄侵吞了波兰62%的领土,包括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共46.22万k㎡。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叶卡捷琳娜二世也不放过,她征服了西伯利亚的北部地区,对中国的东北和北部边境不断骚扰。18世纪末还越过白令海峡,占领了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1867年沙皇政府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以7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

参考资料:

第3个回答  2006-09-01
无人驻守的不毛之地,蒙古人也不过曾经到过而已,谁先开发就是谁的.
第4个回答  2006-09-01
俄国彼得大帝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