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比诸葛亮还厉害的人?

听说叫刘巴的 有这个人么?

刘巴确有其人,诸葛亮也确实说过“...天素高亮(天分高过我诸葛亮)”、“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但老实讲,那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

三国时期能与诸葛亮有一拼的,只有曹操。在《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里,提到三国时代的大“家”就只有两人:一是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或诗人),一是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是准确的。
曹操的文治武功在三国时期可谓首屈一指,但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曹操就没有再得到什么便宜:先是在赤壁惨败于孙刘联军,后又在汉中与刘备对垒时折损大将夏侯渊并最终败归。而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一变而为无往不胜。由此可知,三国时没有谁比诸葛亮更厉害。

现在有人动不动就抬出郭嘉、贾诩、周瑜、司马懿等和诸葛亮“抗衡”,但他们真的能“抗衡”得了吗?
郭嘉的确给曹操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但并不是曹操的每次胜利都源于郭嘉的计谋:比如,官渡之战,当与袁绍陷入相持时,曹操有心退兵,是荀彧而不是郭嘉阻止了他。其实,袁绍阵营中的田丰、沮授甚至吕布手下的陈宫,都不比郭嘉差,他们遇事为其主做的分析、提出的建议也都准确、很好,但无奈袁绍、吕布均非明主,所以这几个谋臣的才能被后人忽略了。更何况,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比如濮阳败给吕布、宛城败给张绣、征刘表张绣中贾诩之计等;
自从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说了句“在我看来,贾诩大概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就被一些“易粉”奉若圣经。其实,他们不知道,易中天在央视网上聊天、被三国迷质疑时曾回答道:“贾诩是聪明,而诸葛亮是智慧。”和郭嘉等其他谋士一样,贾诩有主意,他就可以献给其主人,没有,他就不说话。比如,曹操征宛城破张绣,贾诩除了献投降计外,别无良策;张绣叛曹后依附刘表,曹操前往征伐,又大破之,贾诩同样束手无策。曹操因吕布袭许都而撤兵,此时的贾诩灵感来了,这便有了“贾文和料敌决胜”(对此,《三国演义》的描写和《三国志》基本相同)。易中天为什么只提他后面的“料敌决胜”却避而不谈他前面的无计可施呢?
尤其是,郭嘉也好、贾诩也好还是其他什么谋士也好,他们既没有举世公认的军事理论专著(如孙武),又没有统领兵马实际作战的经历,怎要能说他们比诸葛亮强呢?马谡给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发百中,如果他没有后来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称为“天生的军事奇才、其军事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仅仅出谋划策纸上谈兵就可算军事奇才,那赵括可称“天下第一军事奇才”了。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一没有军事理论著述。二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便称之为“军事奇才”,实在是“军事奇谈”。陈寿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中说:“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庞统与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并驾齐驱,法正和程昱、郭嘉相当——连庞统、荀彧都在郭嘉之上呢!

周瑜呢?除了赤壁之战外,他打过多少硬仗?对手有多少硬角色?即使是赤壁之战,也不是他独自打的: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先主与吴军水陆…,曹公引归。”——《三国志*先主传》;
“权…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三国志*诸葛亮传》;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三国志*吴主传》;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三国志*周瑜传》无论从哪个资料看,赤壁之战都不是周瑜单独打的。周瑜功劳确大,但不能全都算在他头上;

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比,我们还是看看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吴人张俨怎样评价的吧——《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这才是可观的评价!

还是看诸葛亮:
论文韬,“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论武略:不仅有《将苑》、《南征》、《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军事理论著述,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连弩弓箭等军事武器器材;不仅帮助刘备硬是在天下已被基本瓜分完毕的形势下“先取荆州后取川”,实现了《隆中对》中的预言;更以一介书生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他与之作战的对手都十分强大,曹魏集团自不必说,就是益州刘璋,那也是久居川蜀,几代的地头蛇,又是易守难攻的地形,而诸葛亮仍能助刘备战而胜之(取川蜀庞统有功,但他过早阵亡。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诸葛亮),这岂是“军事才能平平”所能做到的!

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说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那末,为什么后来他未待“天下有变”就急于出击曹魏呢?有人说,这是诸葛亮自恃才能穷兵黩武。但问题不能这样看: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天下尽知这是个昏庸的皇帝。有诸葛亮在,刘蜀固然可以自保,但一旦诸葛亮去世,则刘蜀必然成为别人(或曹魏、或孙吴)的口中食、囊中物,这一点也是天下尽知。因此,诸葛亮必须要赶在自己在世时完成统一大业,即使力所不殆也要勉为其难以求一逞。即所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后出师表》)。
明了了这一点,对诸葛亮以最弱小的刘蜀却频繁征讨最强大的曹魏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但弱小蜀汉终究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对此,《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应该说这个看法是比较准确的。然而,有些人却因此诟病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种人真是太浅薄了!
拿破仑先有法俄战争之败,最后的滑铁卢战役使其再无回天之力,但全世界没有人否定他军事家的地位;
纵观曹操一生,尽管有众多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但也打了不少败仗,特别是灭袁绍、收荆州之后,其实力已是天下第一,尽管如此,还是遭遇了赤壁惨败,以后又在征汉中的作战中折损了大将夏侯渊,失利于刘备。却没人因此否认曹操军事家的地位;
而诸葛亮完全凭着自己个人的智慧,统帅千军万马东征西讨,更多的时候都处于以弱敌强之势,却依然能攻城略地斩将夺隘进退自如,怎么就“军事才能平平”呢?这也太双重标准了吧。
更何况,北伐果真无功吗?第一次北伐夺得三郡,虽然得而复失但迁徙人口入汉中扩充了国力;第二次北伐进退有度,因故退兵时斩敌大将王双,令魏军望而却步不敢进逼;第三次北伐夺武都、阴平二郡扩展了蜀汉的版图;第四次曹魏强势攻蜀,诸葛亮以弱抗强,举重若轻潇洒御敌,轻松击退司马懿入寇;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获得“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之战果。在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时还顺手射杀了名将张郃;第六次北伐兵临渭水,直指长安,以十万军兵对抗二十万众,以弱敌强,主动出击,接连取胜,打得司马懿龟缩不敢出战,如果不是“星落秋风五丈原”,最终的胜负还很难说呢。

至于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的声誉是被《三国演义》捧起来的,更是荒唐之极。说这话的人,既没有起码的历史常识,又没有起码的文学常识:“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给诸葛亮这样高评价的人是谁,诗圣杜甫。要知道,杜甫的立场可是尊曹魏为正统的。连他都这样评价诸葛亮,难道唐朝的杜甫也会受明朝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
游过成都《武侯祠》的人都知道它门前有座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的作者斐度是中唐时期功绩卓著的名宰相;书写者柳公绰是柳公权的哥哥,也是位大书法家,刻碑者鲁建是当时碑刻者中的绝顶高手。因文、书、刻历来为人们称绝,所以此碑被称为“三绝碑”。如此兴师动众,难道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碑文言道:“尚父(姜子牙)作周,阿衡(伊尹)佐商,兼齐管、晏,总汉萧、张,异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丰约,亦皆然矣。”如此高的评价,难道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与其说后人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不如说罗贯中、毛宗岗等人受了前人的影响更确切。因为,毕竟人家生活的年代比我们距三国时代近了好几百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6
看看这个人——左慈:
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居天柱山,习炼丹。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是葛玄之师,“葛玄从慈受之”。据传善魔术,尝与曹操宴,操欲得松江鲈鱼,慈以铜盘盛水钓得,操大喜。后在郊宴中他以幻术悉取操从人酒脯以饷客,被操追杀而隐身循形,复见于羊山头隐入羊群,卒不可得。除《后汉书·左慈传》外,东晋干宝《搜神记》亦有记载。《方舆胜览》、《天下名胜志》、《江南通志》、清《庐江县志》均记载庐江有左慈的钓鱼台、左慈井、掷怀桥、升仙桥、白羊岗、羊山头、玉虚观等遗迹,至今部分尚存。

他精通五经,也懂得占星术,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在这乱世中,官位高的更难保自身, 钱财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绝不能贪图啊!”于是左慈开始学道,对“奇门遁甲”也很精通,能够驱使鬼神,坐着变出美味佳肴。他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 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法术很多记也记不过来。

三国时魏国的曹操听说后,把左慈召了去,关在一个石屋里,派人监视,一年没给他饭吃,过了一年才把他放出来,见他仍是原来的模样。曹操认为世上的人没有不 吃饭的道理,左慈竟然一年不吃饭,一定是妖邪的旁门左道,非要杀掉他。曹操一起了 杀左慈的念头左慈就知道了,就向曹操请求放他一条老命,让他回家。曹操说:“为什 么如此急着走呢?”左慈说:“你要杀我,所以我请求你放我走。”曹操说:“哪里哪里,我怎么会杀你呢。既然你有高洁的志向,我就不强留你了。”曹操为左慈设酒宴饯行,左慈说:“我就要远行了,请求和您分杯喝酒。”曹操同意了。当时天气很冷,酒正在火上浸着,左慈拔下头上的道簪搅和酒,片刻间道簪都溶在了酒中就像磨墨时墨溶 入水中一样。一开始,曹操见左慈要求喝“分杯酒”,以为是自己先喝半杯然后再给左 慈喝自己剩的半杯,没想到左慈先用道簪把自己的酒杯划了一下,酒杯就分成了两半, 两半中都有酒,相隔着好几寸。左慈先喝了一半,把另一半杯子给了曹操。曹操不太高兴,没有马上喝,左慈就向曹操要过来自己都喝了。喝完把杯子往房梁上一扔,杯子在 房梁上悬空摇动,像一只鸟将向地上俯冲前的姿势,要落又不落,宴席上的客人都抬头看那酒杯,好半天杯子才落下来,但左慈也不见了。一打听,说左慈已回了他自己的居处,这一来曹操更想杀掉左慈,想试试左慈能不能逃过一死。曹操下令逮捕左慈,左慈钻进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数,果然多出了一只,知道左慈变成了羊 。追捕的人就传达曹操的意思,说曹操只是想见见左慈,请左慈不要害怕。这时有一只大羊走上前跪着说:“你们看看我是不是呢?”追捕的人们互相说:“这个跪着的羊一 定就是左慈了!”就想把这羊抓走。但这时所有的羊都跪下说:“你们看看我是不是呢 ?”这样一来追捕的人真弄不清哪只羊是左慈了,只好拉倒。后来有知道左慈去处的人密告给曹操,曹操又派人去抓,一抓就抓到了。

其实并不是左慈不能隐遁脱逃,是故意要给曹操见识一下他的变化之术。于是左慈让抓他的人绑上投入监狱。典狱官打算拷问左慈,却发现屋里有个左慈,屋外也有个左慈,不知哪一个是真左慈。曹操知道后更加怀恨,就命令把左慈绑到刑场杀掉。左慈却突然在刑场上消失了。于是命令紧闭城门 大肆搜捕。有些搜捕者说不认识左慈,官员就诉说左慈一只眼是瞎的,穿着青色葛布衣扎着葛布头巾,见到这样的人就抓。不一会儿,全城的人都变成了瞎一只眼穿青葛布衣扎葛巾的人,谁也无法分辨哪个是左慈。曹操就下令扩大搜捕的范围,只要抓住就杀掉 。后来有人见到了左慈,就杀了献给曹操,曹操大喜,尸体运到一看,竟是一捆茅草, 再到杀左慈的地方找尸体,已经不见了。

后来有人说在荆州看见了左慈,当时当荆州刺 史的刘表也认为左慈是个惑乱人心的妖道,打算将他抓住杀掉。刘 表带着兵马出来炫耀 ,左慈知道刘表是想看看他有什么道术,就慢慢走到刘表面前说:“我有些微薄的礼物想犒劳你的军队。”刘表说:“你这个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马这么多,你能犒劳得过来吗?”左慈又重说了一遍,刘表就派人去看是什么礼物,见只有一斗酒和一小扎肉干 ,但十个人抬也没抬动。左慈就自己把干肉拿来,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请一百个人 拿酒和干肉分发给士兵。每个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来和平常的味道一样,一 万多士兵都吃饱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点也没少,肉干也没吃光,刘表的一千多宾客也 都喝得大醉。刘表大吃一惊,打消了杀害左慈的意思。几天后,左慈离开刘表走了。他到了东吴的丹徒县,听说丹徒有个有道术的人叫徐堕,就去登门拜访。徐堕门前有六七 个宾客,还停着六七辆牛车。宾客骗左慈说徐堕不在家。左慈知道宾客骗他,就告辞走了。左慈走后,宾客们就看见牛车在杨树梢上走,爬到树上再看,牛车却没有了。下了 树,就见牛车又在树上走。还有的牛车轮子中心的圆孔里长出了一尺长的荆棘,砍都砍不断,推车又推不动。宾客们大惊失色,急忙跑去报告徐堕,说有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头来访,我们见他是个凡俗之辈,就骗他说主人不在,老头走后,牛和车就发生了这种怪事,不知是怎么回事。徐堕一听说:“啊呀,这是左慈公来拜访我,你们怎么能骗他呢!快点追也许能追回来的。”于是宾客们分散开去追,追上左慈后都向他磕头谢罪。 左慈消了气,就让客人们回去,他们回去一看,牛和车都恢复了原样。左慈拜见了吴国君主孙策,孙策也想杀左慈。孙策有一次想从后面给他一刀。左慈穿着木鞋拿着个竹杖慢慢地走,孙策在后面手持兵器追赶却总也追不上,这才知道左慈有道术,不敢再杀他 。后来左慈告诉葛仙公说他要进霍山炼九转丹,后来终于成仙而去。

【左慈】 东汉末方士。字元放,庐江(今属安徽)人。据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其为葛玄之师。葛玄从其受道,并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传说曾与曹操宴席,操环视众宾,欲得松江鲈鱼。慈以铜盘贮水,钓得之。后操欲杀之,乃逃入壁中;后复见之于阳城山头,再逐而隐入羊群,卒不可得。事见《后汉书·左慈传》。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0
我觉得诸葛亮的老婆黄氏也挺聪明的,帮诸葛亮想了好多好主意。

另外,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也挺厉害的,有传闻“卧龙(孔明),凤雏(庞统),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不过他也算是出师未捷身先亡的典型了。

刘巴(约170-222)字子初,汉末蒸阳(今衡阳县)人。出身官宦家庭,少以胆识才华闻名。荆州刺史刘表多次要提拔他,并举荐为“茂才”。他见刘表非英明之辈,均辞谢不就。刘备攻取西蜀后,任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椽。刘备曾称“子初才智过绝人”,诸葛亮也曾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任刘巴为尚书,后又叫他代法正为尚书令。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告策命,均出自刘巴之手。

诸葛亮都说他不如刘巴,看来刘巴也算个人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9-08
司马懿

我平生用计,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见机之快、见识之高让我这个在用计耍心眼儿方面一向不服人的人心里也暗暗敬服。一生之中能碰到这样一个棋鼓相当的对手也算一大快事,但决不是幸事,幸好这样的对手只有一个。我们俩的较量时间很长,结果可用"不相上下"四字来概括。

我与司马懿有过几次正面交锋,互有胜负,我稍微占一点便宜。其实双方斗法,看的就是耍心眼儿的层次,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看谁的心眼更多,谁能在耍心眼儿时多转几个弯。我知道,只要司马懿担任曹魏销售公司的总经理,我们侵蚀曹魏、见机吞而并之的战略便无法进行下去。为此我寝食难安。

我忽然想到,曹操其人多疑,对手下人从来不予信任,这种作风也带进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和继任者的行事风格之中。司马懿多智人人皆知,他掌管的曹魏销售公司在曹魏公司是员工们最向往的部门--名声大、工资高、各种福利待遇好。加上司马懿这个人在公司里一言九鼎、威权很重,听说在其集团公司董事会议上,只要他提出的建议即使有一点不同意见也一定能获通过。现在曹睿继承父业当上董事长,对这个难以控制、老奸巨滑的司马懿肯定心存疑忌。

根据这一分析,我决定避开正面冲突,使用离间计把司马懿赶走。

我派人于适当场合在业界同仁面前散布谣言:听说司马懿对乳臭未干的曹睿不倚重、提拔自己很是不满,现在正筹备自立门户,要借曹魏公司的资源建立一个自己的公司;听说司马懿准备率领曹魏销售公司的骨干集体跳槽,至于想跳到蜀汉还是东吴公司目前还不清楚,反正他正找他手下的心腹密商此事;听说司马懿很快会跟曹睿摊牌,大家有热闹瞧了……

我怕谣言的杀伤力不够,又下了一包佐料,以司马懿的名义和口吻,给曹魏集团的董事每位都写了一封信,意思是我司马懿功高盖主,可与当年曹总的业绩相比拟,但至今仍只担任销售公司的总经理,说明总公司的管理运行机制有问题,分配制度不公平,我要求担任CEO,给我以更大的空间。

可能他们不相信,但声势造出去了,他们不能不考虑考虑,我断言他们的感性必战胜理性。果然,没过多久就听说司马懿被就地免职!真是大快我心,我得要有一番作为了。

我的成功心得:以非常手段,�应付非常对手

《史记?货殖列传》曰: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任时"就是抓住时机,随机而动。

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中找到对手的弱点,施以相应的措施迫其就范,为我所用。否则,若是死守清规戒律,不会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自免不了处处碰壁的命运。

这是商场中致胜避祸的基本之法,说来简单,如要做得恰到好处,实也不易。

这里有一个故事:

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贪婪的国王和一个机智的游僧,游僧总想整治一下这个祸害百姓的国王。一次,他路过草原,碰见一个牧民无精打采地走着,手里拿着一条马尾巴。

"你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这样悲伤?"游僧关心地问他。

"我遭到了不幸!"牧民伤心地说:"一群狼把我的最后一匹马吃掉了,只剩下一条尾巴。你想想看,没有马我可怎么活啊?"

游僧听了很同情,说:"把马尾巴给我,你在这等着,我保证给你换回一匹比你原先还要好的马。"

牧民把马尾巴给了游僧,就地等候。

游僧拿着尾巴到了国王的住处。在他的帐篷附近找了一个狐狸洞,使劲把马尾巴塞进洞里,用两手抓着马尾巴。

过了一会儿,国王骑着一匹快马疾驰而来,他看见游僧的样子很蹊跷,便停下,好奇地问道:

"你在这儿干什么?干嘛揪着马尾巴?"

游僧回答说:

"我在这儿放马,一不留心,它钻进洞里去了。幸亏我跑得快,总算抓住了马的尾巴,否则要失去一匹好马了。我休息一下,就把它拽出来。"

"是匹什么马,跑得快不快?"贪婪的王爷问道。

"它跑起来像风驰电掣一样,脚蹬子都快磨坏了,我骑着它一天能绕地球跑七圈。它的鬃毛像高山顶上的白雪,两耳之间可以放置十头骆驼,它抬起前蹄往上一跳,鬃毛能触到云霄。"

世上哪有这样的好马!国王听了垂涎三尺,"扑通"一声从马背上跳下来,推开游僧,就去夺马尾巴。还翻脸训斥游僧:"谁允许你在我的帐篷周围放马的?立刻给我滚开!"

"唉哟,我的脚磨出血了,走不动路,请你给我想个办法吧!"游僧装着可怜巴巴的样子哀求道。

"你骑我的马走吧,把马尾巴给我。你给我滚远一点,我不愿再在我的帐篷周围见到你了。"国王吼叫着。

游僧悻然骑上王爷的马,一溜烟向草原跑去,跑到那个牧民跟前,把马交给了他,自己又到各地漫游去了。

《孙子兵法》说"利而诱之",机智的游僧利用国王的贪婪好利的心理,以一匹只露出马尾巴的莫须有的好马诱他上钩,结果换得了对方一匹好马。

在这里,曹睿和他的董事们就是那个贪婪的国王,关于司马懿野心的谣言不就是那只马尾巴吗?

诸葛锦囊:

抓住对手的弱点制之于无形。
第4个回答  2006-09-05
刘巴,字子彻,汉末蒸阳(今衡阳县)人。出身官宦家庭,少以胆识才华闻名。荆州刺史刘表多次要提拔他,并举荐为“茂才”。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公元l90年,刘巴祸避零陵,为郡主记主薄。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巴北上投奔曹操。赤壁战后,奉曹操之命回江南招降。刘备深恨刘巴。诸葛亮劝刘巴留下,刘巴不从。因无法复命曹操,刘巴便南下交州,改姓张,辗转进入益州,投刘璋麾下。公元211年,刘备取益州,刘巴归附备,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病逝。

刘巴也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才智之士,每当重大事件,他都能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作出准确的判断。早在跟随刘璋时,他就曾谏阻刘璋不要引刘备入蜀。这在当时对刘璋来说不失为良言。但刘璋昏聩,终致亡。随刘备后,刘巴也多有奇策良谋。刘备攻成都时,为鼓励士气,曾许诺城破之日不过问府库财物。所以成都城破,刘璋数年的积蓄被士卒一扫而光。后来,军用乏绝,刘备问计于刘巴。刘巴建议赶铸面值百文的大钱,把货物定出价格,开放市场。结果,那些被士卒抢走的财物很快就回收了。诸葛亮曾称赞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

同时,刘巴也是个性格化的人物。他恃才傲物,轻视张飞。公元221年,刘备议称帝,刘巴竭力劝阻。这也是他在蜀汉没能有更多建树的原因之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