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在此期间,战争频繁,但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这样的思想大解放呢?

如题所述

其一,政治因素。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
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
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
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7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争鸣。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司马迁《史记》引述了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学说、儒家学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第2个回答  2009-10-27
由于诸侯争霸,没有统一的政权,因此也就没有统一的思想法则,人们在乱世里也会想得很多很多,也就难免的出现百家争鸣的迹象。你只看看大一统之后,思想被统治者统一,思想就没法像这个时候这样芬芳齐放。
第3个回答  2009-10-27
因为动荡,所以各国更加需要好的治国策略,于是,各种不同的思想便兴起了,而且正是因为乱,才不会有思想上的专制,秦灭六国后,天下一统,不就没有思想解放了吗
第4个回答  2009-10-27
1。虽然动荡,但是各国君主为了征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经济。
2.制度的改变使得奴隶得到解放,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使经济发展。
3.百家争鸣的内容是以治国为主的,各国君主都急需治国人才与学说,自然会促使学术的发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