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告诉我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 急急急~

最好在18好前告诉我答案 越详细越好~

  1、革命综述
  1911年中国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过程:①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②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③袁世凯强大的军事力量,列强的支持,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他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编辑本段]2、革命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
  3.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
  5.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编辑本段]3、革命酝酿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多种政治性刊物;还出版发行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册子130余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翻译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著作,蔡元培翻译了德国科培尔的《哲学要领》,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
  辛亥革命时的孙中山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宣布“以保路、废约为宗旨”。9月,全省60余县成立保路公会,数千万人卷入运动。清政府一面调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实力弹压”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四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孙武在汉口机关配制炸药不慎,起义机密泄漏,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刘被杀,清军四处捕捉革命党人。当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经一夜战斗,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2~13日,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起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孙中山先生的大总统誓词
  [编辑本段]4、成立民国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厅焚毁刑具,废止刑讯;取消清朝律令中各类“贱民”条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鼓励兴办工商业,振兴农垦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普及教育,删除旧教科书中的封建内容。这些政策法令,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传播。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权,以及一些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致使南京临时政府权力被袁世凯所篡夺。
  [编辑本段]5、革命组织

  (1)发展历史

  19世纪90年代,不少人开始主张以暴力革命彻底推翻由满人成立的皇朝及帝制,建立类似法国及美国的共和政体。最早主张革命的人多数集中在海外,以留学生、华侨青年为多。最早期的革命团体亦是在海外成立,当中由杨衢云为骨干的辅仁文社在1890年左右即成立于香港。而孙中山亦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为革命筹措经费。二者后来在1895年1月在香港合并,继续称之为兴中会,并且于同年10月26日首次在广州发动武装暴动起义,但并未光复会成员秋瑾取得成功。孙、杨二人亦因此而被通缉,并被香港当局禁止入境。孙中山于次年在伦敦为清廷所绑架,事件成为国际新闻,孙亦因而闻名国际。杨衢云则在1901年被清吏在香港刺杀。
  1900年,中国北部爆发义和团事件。清朝皇室在事件中的拙劣举措使其威信大幅下降。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的知识分子更感受到中国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甲午战争起,中国派往海外留学的学生大量增加,当中以日本为数最多,1904年时一度达到二万多人,不少为官费留学。革命的思想在留学生中广为散播,主张革命的学生成立各种团体,发行刊物鼓吹民主革命。当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在日本非常活跃。后来不少留学生归国,成为国内革命组织的骨干。
  1903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开战,满清政府划出部分国土让两国交战而自称保持中立;皇室内更有人称满清的国土,“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令革命救亡的呼声更高。各种革命团体亦于此时纷纷在国内出现。最主要有黄兴领导的华兴会(1904年在长沙成立,成员有黄兴、刘揆一、宋教仁等,以湖南青年为主),以及陶成章、蔡元培领导的光复会(1904年10月在上海成立,为会长,成员包括秋瑾、章炳麟等,以江浙青年为主);此外有更多各式各样的革命小团体,如江苏的励志学会、强国会,四川的公强会,福建的益闻会、汉族独立会,江西的易知社,安徽的岳王会,广州的群智社等等。这些革命团体不一定互相隶属,而且多数带有地方色彩。但大致上他们都有相同的目标:谋求推翻满清、恢复汉人原来的江山;建立类似美国的共和制国家。当中推翻满清的诉求着重满汉之分;而要求恢复的江山亦只限以汉人为主的十八省,东北三省、新疆、西藏及内外蒙都被排除。排满的态度正与中国各地方地下帮会“反清”传统相通。故此不少革命组织都有借助秘密会党的势力进行革命。例如华兴会与哥老会,光复会与青帮,兴中会与三合会皆有密切关系;而孙中山亦为洪门致公堂的会员。《民报》创刊号
  孙中山在1905年夏,在日本成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8月20日于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在《民报》(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上阐述了这一观点。同盟会积极宣传他们的思想,大力推动群众的觉醒。《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主张保皇、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同盟会虽在1907年曾一度出再次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自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但是在革命中仍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1906年2月,日知会召开成立大会,由刘静庵主持,到会的还有孙武、张难先、何季达、冯牧民等百余人。日知会的前身是基督教武昌美国圣公会下设的一个阅报室,日知会,注重在学生、新军和会党中灌输新知识和革命思想。后来日知会成为同盟会湖北分会的机关。
  1906年起,陈去病等人在江南先后组织成立黄社、神交社、匡社等文学团体,1909年又组织成立南社,通过文学创作传播新思想。
  1907年七月,在东京的部分同盟会会员主张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刘揆一、焦达峰、张伯祥、孙武等人在东京成立共进会。共进会性质及纲领与同盟会几乎相同,但不直接隶属同盟会。共进会是武昌起义的领导组织之一。
  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推举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文学社为新军内青年军人组织,旨在通过渗透到新军中,掌握武装。文学社是领导武昌起义的另一个领导组织。

  (2)阶层和群体

  辛亥革命的力量有很多,包括留洋归国的学生及知识分子、会党群众、海外华侨、新军士兵、地方士绅、农民、游民等。

  (3)新兴知识阶层

  新兴知识阶层以留洋学生和新式学堂学生为主体。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兴办新学并鼓励留学,很多年轻士子或进入新式学堂,或留洋学习。在陶成章的倡导下,很多士子捐官学军,到日本学习军事,如徐锡麟等。
  1900年代,中国出现了留日热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已累计万人多,在日本留学生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反清中坚力量。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参加者90%以上都是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同盟会成员还组织了丈夫团。
  留日学生在辛亥革命中具有巨大贡献,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除孙中山外,如黄兴、宋教仁、胡汉民、廖仲恺、朱执信、汪精卫等领导和骨干都是留日学生。
  科举制度的废除,使的新兴知识阶层出现和崛起。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

  (4)会党群众

  在清朝末期,许多秘密会党,包括洪门、哥老会、致公堂、三合会、洪江会是领导群众进行反清斗争的主要力量。会党的会众包括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士兵,城市平民和无业游民等。会党的上层为地主士绅所把持,会党向来提倡“反清复明”的思想。
  华兴会与哥老会,光复会与青帮,兴中会与三合会皆有密切关系;而孙中山亦为洪门致公堂的会员。1908年前,革命党人着眼于联系和利用会党,准备通过会党会众发动反清起义,充当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回忆当初寻找革命力量时说“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的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

  (5)海外华侨

  在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侨居地积极参加和支持同盟会,提供经费支援革命活动,还回到家乡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参加武装起义。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首批加入兴中会的20余人都是华侨。
  辛亥革命的成功,海外华侨功不可没,在黄花岗起义中遇难的黄花岗72烈士中,华侨就占了29人。
  山西新军(6)新军士兵

  1908年起,革命党人将发动群众起义的重点转向新军。革命党人在新军内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向士兵进行革命的宣传。由于科举制度被废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当时兴办的新军当兵,成为新军中的有生力量。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许多骨干如刘尧澄(刘复基)、詹大悲、王宪章、张廷辅、蔡大辅、王文锦都是投营当兵的青年。
  后来组织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很早就同新军建立了联系。

  (7)士绅和商绅

  1907年9~10月,清政府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这为士绅和商绅参政议政提供了机会。1909年,各省咨议局成立,许多士绅、商绅通过选举进入咨议局,在咨议局中集结了一批开明士绅。地方士绅的力量在地方政治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这些士绅、商绅本来都是立宪派,后来推出的第一个内阁竟然是皇族和满族主导的,立宪派对满清政府有所失望。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才纷纷附和革命。

  (8)外国人

  除了中国人及华侨外,支持及参与辛亥革命的还有部分外国人;当中以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参与最为积极。不少革命组织都是在日本成立和运作;而中国同盟会亦是在支持革命的日本人撮合下在东京成立,部分日本人更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甚至包括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大家北一辉,后于日本二二六事件后被判死刑)。在多次革命起义中都有日本人直接参与,部分更在起义过程中牺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5
我们国父
首创革命,
革命血如花,
推翻了专制,
建设了共和,
产生了民主中华,
民国新成,
国事如麻,
国父祥加计画,
重新改造中华。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真理细推求,
一世的辛劳,
半生的奔走,
为国家牺牲奋斗,
国父精神,
永垂不朽,
如同青天白日,
千秋万世常留。
神州鼎沸,
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
莫散了团体,
休灰了志气,
大家要互相勉励,
国父遗言,
不要忘记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