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刚上初中,不知道要怎样读好地理,想多做一些练习题,网上这种版本的练习题都找不到,谢谢各位了!!

我这里有一些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要点归纳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椭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a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b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地轴与两极: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假象轴称为地轴。地轴穿越地心与地球表面相较于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南极。
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位0º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4、经纬线与经纬度:
纬线与经线:
纬 线 经线(子午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同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 线圈形状 圆(除极点外),每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线圈间
的关系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以得经线都相交与南北两极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成点。南北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以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纬度与经度:
纬度 经度
起点线 赤道(即0°纬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度数划分 由0°纬线向南、北各分90° 由0°经线向东、西各分180 °
代表符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区域划分 0° ——30°之间为低纬度地区,
30°——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
60°——90°之间为高纬度地区。 0°经线向东——180 °为东经范围,
0°经线向西——180 °为西经范围。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东半球范围:20°W 0° 160°E
西半球范围:160°E 180° 20°W
5、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
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利用经纬网定位:在地球表面,我们用经纬网来
确定某个地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
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教师支招:
1、运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首先弄清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然后经经过该点的经纬线的度数写出。
2、经度的分布规律:
以18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在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在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纬度的变化规律: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到南北两极点最大度数为90度。
从北极到南极,纬度度数的变化规律是由大变小再变大。
4、极地经纬网图中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东西经判断方法: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以0度经线为界,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经,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方法:若南极,纬度就是南纬;若北极就是北纬。
5、方格状经纬网图中,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有0度经线和0度纬线的图,以0度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度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无0度经线和0度纬线的图,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增大时北纬,反之是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6、特殊经纬线:
特殊纬线:赤道、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90º纬线(极点)。
特殊经线:0º经线(本初子午线)、180º经线、20ºW经线、160ºE经线。
7、关于半球的注意事项:不是所有的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也不是所有西经度的范围都在西半球;即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0向西至20ºW;即属于西半球有属于东经度的范围是160ºE向东至180º经线。
课题: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教师支招:
1、学法归纳:学习本章,要紧紧依靠课本的东西半球图,观察七大洲、四大洋的半球位置、相对位置及大洲界线,从中熟悉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空间分布。记住大洲和大洋的空间位置以及南、北回归线、赤道穿过的大洲、大洋和大陆,并展开空间想象是学习的关键。观察板块分布图,了解板块运动及各大洲、大洋所在板块,敢于想象和交流讨论。
2、除南极洲外,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欧洲和非洲都呈南北对称分布;大部分大洲的轮廓都北宽南窄呈倒三角形。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欧洲、非洲完全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完全位于南半球,被三大洋环绕。
3、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形成和变迁的两个理论,学会识别全球六大板块及其构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火山、地震爆发的原因以及高大山脉、岛弧、海沟、裂谷或海洋的形成的原因。一般:板块发生张裂时,陆地出现裂谷,张裂运动持续经线,裂谷扩大,形成海洋;板块发生碰撞时,地表隆起抬升形成高山、高原、岛弧和海沟、海岸山脉,如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板块内部,火山、地震很少。
4、特殊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与大洲、大陆或大洋:
1、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2、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4、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
5、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6、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美洲大陆。
7、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8、北极圈穿过的大陆: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
9、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大陆:南极洲(南极洲大陆)。
10、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11、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12、跨经度最多且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北冰洋。
13、赤道、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大洲:非洲大陆;非洲、大洋洲。
14、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世界火山、地震最多的地方。
15、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多变的。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
1、天气预报: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①降水概率: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风向:风的来向。③风力:风的强弱。共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大。
④温度:大气冷热的程度。
天气预报符号: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层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污染指数: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利用健康;反之……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级别低,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优。
空气质量的高低,受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大气的温度(℃——摄氏度)。
2、气温的测定:温度计。一天4次,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3、气温的变化(尤其分清南、北半球):
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气温:大陆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4、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稀疏:温差小;闭合,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
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一般,①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水平分布;
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垂直变化)。
教师提示:1、①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气温不同;②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南半球比较平直,北半球弯曲明显。其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不大;③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规律:
同一纬度 陆 地 海 洋
气 温 原 因 气 温 原 因
冬季和夜晚 比海洋低 放热快 比陆地高 放热慢
夏季和白天 比海洋高 受热快 比陆地低 受热慢
④在等温线分布图上,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和气温纬度分布规律,判别改组等温线在南半球或北半球;依据海陆气温差异,分辨冬夏季;在陆地上同纬度地带,依据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判断海拔的高低。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可概括为:南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南凸,7月陆地等温线北凸;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呈封闭曲线,说明气温受地形因素影响或气温垂直变化大;等温线与危险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明显。⑤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范围和温度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属热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属温带;极圈至极点平均气温在-20℃以下,属寒带。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统称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2、降水的测量:雨量器。毫米(mm)。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降水柱壮图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各地差别很大: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常年湿润区。
4、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一般, 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温带地区(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通常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南美洲阿塔卡玛沙漠。
教师提示:①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要抓住两点:一是该地各个季节的降水量的分配是否均匀,降水量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二是该地的年降水总量。按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常年湿润区。②等降水量线: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叫等降水量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三多三少: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中纬度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中纬度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在500mm——1000mm之间;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四、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较长时间,变化不大。
1、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教师归纳:①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产生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降水情况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海陆因素:由于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近海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近海而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③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因此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讲说也受地形的影响,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洋流因素: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⑤人类活动:人类生产生活排出的废物在改变着大气的组成成分,从而影响了大气的热量平衡,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1
作为教地理的我,只能对你说你要多看地图,培养地理空间观念,最重要的 是要多看地图分析地图,注重看图知识点掌握好才是重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