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焘译文

如题所述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以其孝名扬,是武敬皇后的兄长。自幼好学,精通《三礼》,尽管生活贫寒,却能自立,品行受到邻里赞赏。太元年间,谢安设立国学,谢玄举荐臧焘担任助教,其时孝武帝追尊庶祖母宣太后,有人建议宣太后应附祭中宗。臧焘据《春秋》之义提出,仲子、成风因儿子而尊贵,汉代孝文、孝昭太后虽无子而享尊号,陵寝祭祀,不附祭于高祖。他主张应遵循《春秋》古义和漠北太后不配享的制度,追尊宣太后应有明确理由。议者采纳了他的意见,他随后辞官。


因母亲年迈和家庭贫困,臧焘与弟臧熹放弃仕途,耕读度日,孝养双亲十多年。父母去世后,臧焘守丧六年,以过度哀伤著称。守丧期满后,他任临沂县令。战乱后,他担任太学博士,参与军事事务,后转任镇南参军。高祖在京口时,鼓励学习风气,认为教育至关重要。臧焘随后参与中军军事,补任尚书度支郎,后执掌祠部,袭封高陵亭侯。


太庙火灾后,臧焘与著作郎徐广讨论,认为西军至京兆尹的四位府君应撤除神主,火灾可能是因他们仍在太庙受供享。他建议遵循古代祭祀制度,对祖先保持敬意。他引用《礼记》解释宗庙祭祀的等级和顺序,反对将文王、武王的庙称为祧,指出祭祀的简化与辈分有关。他的观点虽未被立即采纳,但影响深远。


臧焘晚年因病离职,后晋升为通直郎,参与多军军事决策。高祖北伐时,他被任命为从事中郎。义熙十四年,他担任侍中,元熙元年因病离职。高祖登基后,他被任命为太常,保持简朴生活,俸禄与亲族共享。永初三年,他退休,获光禄大夫之职,同年去世,享年七十,少帝追赠他左光禄大夫和散骑常侍。


扩展资料

臧焘(zāng dào)(353-422),南朝宋臣。字德仁,东莞莒(山东莒县)人。《南史·臧焘传》言其“少好学,善《三礼》,贫约自立”。后虽为“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飱,不改其旧”。仕晋为国学助教。入宋,官至光禄大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