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中妇人曰“无苛政”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如题所述

言外之意就是苛政猛于虎。

出自《礼记·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白话释义: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凶猛啊!”

《礼记·檀弓下》是西汉先秦至汉诸儒之手,经西汉戴圣编撰的。

扩展资料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凶猛啊!”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檀弓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附: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无苛政”就是没有苛政,就是没有严酷繁重的赋税和劳役。
这里(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没有严酷繁重的赋税和劳役,但有吃人的老虎,老虎吃掉了妇人的公公、丈夫和儿子,妇人宁愿忍受丧失亲人的苦痛,也不远离开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没有苛政(严酷繁重的赋税和劳役)。
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其他地方有苛政(严酷繁重的赋税和劳役),其他地方的苛政,比这吃人的老虎更厉害,更可怕——它(苛政)不仅会“吃”妇人的三个亲人(公公、丈夫和儿子),它(苛政)会连妇人也不放过,它(苛政)会把妇人连同她的三个亲人一起“吃”掉(逼死)。
因此,孔子感慨地说:苛政猛于虎也。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孔子对当时社会(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慨,同时,我们也隐约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统治者)的愤慨与怨恨,对普通百姓同情与怜悯。
第2个回答  2009-11-16
苛政,就是过度强制要求百姓承担国家法定义务的政策。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苛政的美好社会里。”写出了当时残暴的政策和社会的黑暗。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言外之意就是苛政猛于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11-15
苛政,就是过度强制要求百姓承担国家法定义务的政策。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苛政的美好社会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