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心理特点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在这重要的转折期老师要注意什么?该怎么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文章摘要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数学课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摆脱不良的心理倾向,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呢?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短短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小学生的依赖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尽管学生有依赖性,但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掌握知识要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独立学习做好铺垫。要摆脱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而学生的自尊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生活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我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事先在磁力板上不规则的摆放了10个小圆片,然后问:谁能很快数出圆片的个数?有的同学很快得出了正确得数,而有的同学还没有数完。我紧跟着提了一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同学数的又对又快,而有的同学数的较慢呢?怎样才能数的又对又快?通过学生激烈地讨论,一致同意选派一名代表到磁力板前动手摆放小圆片。这名同学将10个小圆片分成两个部分,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了10的组成。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激发创新欲望,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尊重和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在这种气氛中,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拓宽思维的空间,诱发灵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出充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和空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学生通过原有的旧知识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学到新知识,使学生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如:我在讲授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第三课时的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回忆2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是什么?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要学的新例题:56+28-76=?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按照什么顺序计算这道题?
2. 不能直接口算怎么办?
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回答起来并不困难。我又请三个小组分派3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这道例题,要写清每一步计算的过程。这三名同学都代表自己的小组,做起题都非常认真。结果,这三名同学全做对了,我马上表扬了他们。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都给予了肯定,学生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享受着数学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轻松地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学生的表现心理
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往往欠思考。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领会题意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期盼老师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表扬自己的目的。对这

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同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要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到一起,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无疑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优美的图画、亮丽的色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学生最佳的注意状态。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逆向思维的应用题“书架上有17本书。小明拿走一些,还剩13本。小明拿走了多少本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在书架上出示一个书架,架上有17本书(学生数清书的本数),再出示一个小朋友从书架上取走了一些书,这时书架上还有13本书。我要求学生反复读题 、看投影,并且让学生讨论,书架上的17本书,包括哪几部分?拿走了一些是从哪拿走的?通过观察,很容易看出“拿走了一些”是从书架上原来有的17本书中拿走的,拿走的和剩下的13本,和起来是17本,求拿走多少本就是从17本里去掉剩下的13本。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7-13=4(本)

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也很好。
(二)运用多种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包括导入技巧与提问技巧。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导入、猜谜语导入、谈话导入、情景导入等。而提问技巧就要表现在,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逐步认知特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为学生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三)要劳逸结合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时,授课的教师就要避免“满堂灌”,适时引入一个游戏,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动一动、说一说,既让孩子疲劳的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一举双赢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等,以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掌握、运用好知识。在教学活动中,送给孩子门一把金钥匙,教他们开启创造之门,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杨建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三种方法》•《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8期
董月琴•《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手段》•《小学数学研究》•2002年第8期

参考资料:http://www.cpedu.net/paper/14/lunwen/211/21101018.do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1-20
三年级时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所以经常会犯错,偶尔还会出现逆反心理,所以老师注意不要经常批评他们,即使有错,也不要太凶。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举一些有趣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应该怎样克服困难!
第2个回答  2005-11-16
三年级时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所以经常会犯错,偶尔还会出现逆反心理,所以老师注意不要经常批评他们,即使有错,也不要太凶。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举一些有趣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应该怎样克服困难!(相信我哦!因为我刚从那个时期过来没多久!)
第3个回答  2005-11-17
活泼好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