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一词的由来。

如题所述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意为“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桓谭在其著作《新论》中进一步指出,小说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非为政化民的“大道”。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是小知、小道,但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的地位空前提高,被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样,可以是概括介绍,具体的描写,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社会环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可能是因着“文无定法”这条古老的原则,更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文艺思潮令人眼花缭乱的更迭,先是时序规则被发觉是个骗局,接着一大帮新潮作者摧毁了情节和故事,小说竟让人感到如坠五里雾中,一来摸不着边际,一来又那么玄深莫测。贾平凹说:“小说是什么?小说是一种说话,说一段故事,我们作过许许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经有那么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样从他们身边走过,依然再走——其实都是在企图着新的说法。”

管他别人怎么说,我既然要写小说,就写我自己认为的样子。我赵文宏认为小说是用描写为主的手法,刻画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一种文学体裁。所谓的典型人物主要是指这个人物的身上有那么一种可以体现作者思想意图的东西,通过这个人物的典型刻画,能实现作者写作意图,就这么简单。至于典型性格是为了典型人物服务的,为了艺术的需要。

教课书上的说法也不能丢,专家们总结了小说的特点: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专家们还给小说作了类别的科学划分,争议较少的方法是从篇幅上分,小说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四种。

由于篇幅的差异,在写作上,这四类小说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在实际创作中,了解各自微妙的差别,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选材上,如果你要用一个适合长篇小说的主题,硬往微型小说里套,肯定写出的东西就非常的不是味道。短篇小说的篇幅和容量比较短小,一般二万字以下,两千字以上。人物集中,故事单纯,结构紧凑。往往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性的某一侧面或片断加以集中描绘,以提示社会生活的意义。

微型小说的篇幅更短,几十个字、几百个字至两千字。情节单一,人物很少。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寓有褒贬或哲理。

在英语中,“小说”(FICTION)一词的原意即为虚构。优秀作家的虚构能力无一例外地总是出类拔萃的。虚构离不开想象力,那么,想象力的基础是什么?小说的虚构是依赖于作家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上的,虚构是艺术的,而且是有准则的。

作家有“观察型、体验型和想象型”三种类型。法国的莫泊桑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小说家,10年间他写了60部长篇,300部短篇。而作家从维熙就是体验型的,他在劳改营里呆了20多年,遭受种种**,身边死过好多人,他有着亲身的感受。而年轻作家苏童写的《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全是凭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创作的。

我从另外的角度,把作家分为两种。一种比较容易,那就是将生活的材料翻译成文学,这种作家别人可以学着作出来;另一种比较难,他们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小说本身提供出极大的可能性,因而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任何人都无法将他们与别的作家混淆,其他人无论无何是不能通过技巧的训练所能够达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小说”一词的由来。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意为“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桓谭在其著作《新论》中进一步指出,小说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非为政化民的“大道”。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是小知、小道,但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清末民初...

“小说”这一名称的由来。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 小说起源《庄子万物》图片 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

小说的由来是什么?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与“大达”对举。显然是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言论,与我们今天的小说概念不同。其后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了“小说家”之称,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由来
小说这一名称的由来,是很久远了。据《庄子·外物篇》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小说修饰一番用来求得高名和美誉。”小说的名字,是早是从这句话来的,距今已有两千年了。可是那时“小说”一词的含义与现在的所谓小说并不相同。那时,小说是指争辩中用的词语...

"小说"一词是怎么来的?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什么朝代是小说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那时百家争鸣,辩论游说是旁征博引,多用神话或寓言,庄子认为它们微不足道,因此称之为“小说”。只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唐传奇有名的有《莺莺传》(那个十分名的西厢记就改编于此)。所以虽说明清时期代表文体是小说,可是小说一词可是由来已久咯。唐代小说也是十分有看头...

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一词出自《庄子·外物》。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小说三要素来源
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庄子·外物》中的“琐屑之言”和“浅识小道”概念,最初被理解为追求美好名声的琐碎言论。桓谭的《新论》则将其定位为“治身理家”的辅助工具,而非治理社会的大道。班固则认为小说源于民间,尽管被视为小道,但其虚构和生活基础的特性开始显现。随着清末民初的“小说界...

"气息"这一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浪漫主义气息?
浪漫主义气息: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

"气息"这一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浪漫主义气息?
气息:之情趣和风格;也指呼吸时进出的气 浪漫主义气息: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