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古名表?

如题所述

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以臣下的身份上给皇帝的表文中影响最深远、思想最深刻、辞藻最华丽、意义最奇特的一篇表文,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奇文毫不为过。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如果我问你:中国历史上最忠诚、最正直、最无私、最伟大的权臣是谁?你一定会想到诸葛亮,虽然权臣很多,比如管仲、霍光、张居正,但能被称为最忠诚、最正直、最无私、最伟大的权臣,除了周公,就只有诸葛亮了。
如果你读过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悲情英雄,之所以能让后人千古传诵,就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忠心忠诚,和一心为国的赤胆孤心。
中国历史向来是一个同情弱者、弘扬正气、宣传忠君、推崇爱国的社会,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名义上的二把手和实际上的一把手,在为了报答旧主、追求理想,以一州之力北伐曹操九州之力,以偏安一隅对抗居华夏中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发动北伐战争,而作出的这一篇《出师表》,的确算得上千古奇文。
先不说表文内容如何,光是诸葛亮这一份一心为国的心胸让人感动不已,所以《出师表》虽然作为一篇大臣上给皇帝的公文,但仍然被当成千古奇文流传了下来,只要你读起《出师表》,眼前一定会出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诸葛亮,弯着腰,日夜操劳,为蜀汉奉献毕生生命的情景。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自从儒家被确定为主流思想后,儒家思想就成了衡量整个社会道德标准的依据,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讲忠君爱国、君为臣纲,这一主流思想在《出师表》中处处体现出来。
出师表》中还有这句千古名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话的意思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这是如何治国用人的理念,就是起用贤人,打击小人
仅5年时间,诸葛亮就让濒临破产的蜀汉,一下子恢复生机,到有能力对外发动战争的实力,诸葛亮真是不容易,但蜀汉所谓可以北伐的实力,如果与当时的曹魏比起来的话,实力对比不是一比九,至少也是一比四,曹魏的实力随随便便就是蜀汉的4倍以上。
如果只是普通人,恐怕这个实力,终身也不敢北伐吧,可诸葛亮就不是普通人,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实现终身理想的伟大壮举,都能过这一篇表文中传达出来。
所以《出师表》就是千古奇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读起来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四射的三国乱世,为着终身的理想,而进行着一场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北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5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夷陵(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先帝刘备建立蜀汉,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从大义的角度看,应该出师讨魏;从削弱魏国角度看,出师伐魏也是很有必要的。诸葛出师伐魏算是报答先主的知遇之恩(三顾茅庐),而出师之前为了稳定后方,诸葛也有必要向刘禅陈述稳定后方的建议。出师表折射出诸葛亮忠于汉室(刘备),并且有着长远的政治眼光,也是一个治世能才。
而诸葛亮的一声也正如出师表中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