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是太唠叨怎么办

如题所述

父母太唠叨,应该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化被动为主动。

长大,离家,与父母相见愈少。与父母的沟通也只有通过电话的交谈。每次打电话回家,本应是一件幸事,一个人在外漂泊,无论经历什么,心中却总是知道有爱着你的人。

但是偶尔,这也是会转变为不愉快的经历——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之后,父母来电话,开始不停地唠叨,吃好没?要多吃蔬菜水果呀,要注意用眼睛呀,要怎样怎样的。

尽管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为了自己好,但是难免有地会心里感到烦躁。在《意志力》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一天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当一天的忙碌耗尽了自己的意志力,再听到这些「烦心」的聒噪,情绪就会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无意间这会造成对双方的伤害。

这时候有什么办法上父母停止无用的唠叨呢?一味地顺着他们,听完他们的叮嘱?这需要继续消耗你为数不多的意志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你会下意识地开启自己的防御状态,进而表现出不耐烦,当对方感受到你内心中的不耐烦时,他们也会激发出情绪,从而导致整个对话冲突升级。

在我看来,被动的承受不是一种好的方式,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冲突的爆发。由《非暴力沟通》提到,为了避免暴力沟通,我们需要遵循倾听,感受,反应的步骤。按照这本书中提到的步骤,我们需要思考,父母不停地唠叨的背后的深层次需求。并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进而让对方停止无休止的唠叨。

进一步思考,为啥父母会不停地唠叨关心我们呢?我想潜意识中,他们是希望自己也受到同样的对待,想要得到同样的关心。

从这种角度来想,当在与父母的对话中,对方开启了唠叨模式,对话的中心集中在你的身上时,我们需要想办法将对话的重心转向对方身上,再加上人有一个特性,就是喜欢谈论关于自身的事。

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当我们的父母开启唠叨模式是,我们可以反过来开始关心他们,你将变为发问着,并且引导着对话的前进方向。最终在双方都愉悦的情况下结束对话。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虽然要想如蔡康永般会说话时苦难的,但是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反思,我们最终是能够不断进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4

  1、耐心听着

天底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唠叨无疑是一种爱,希望我们都变得更好,所以,当你面对着父母的唠叨时还能耐心的听着并且还不时表示肯定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你绝对是招人喜欢的孩子。

  2、给自己安排很多工作

如果你不想回家听父母更多的唠叨,那你就让自己忙起来,当父母看见你工作很努力时一定也不愿意去打扰你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哦

  3、努力做一个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

虽然说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孩子操心劳心,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乖孩子,在更多的时候听父母的话,做一个好孩子,那父母一定没有话可唠叨你。

 4、把听父母的唠叨当做一种快乐

如果你每当听到父母的唠叨时微笑的面对父母,并且心里想着你自己有这么爱你的父母,那你在听唠叨时也会感觉到很幸福的。

  5、找一种消遣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并且我们依然不愿让父母担心,所以,我们只好瞒父母,那么我们就可以找一种消遣方式,比如唱歌散步等等。

  6、和父母谈谈心

父母对自己的唠叨是因为你做了让它们担心的事情,它们想给你一些建议,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如果能和父母坐下来静静的谈一谈,说不定心情就会好很多哦。

第2个回答  2018-08-09

    耐心听着

    天底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唠叨无疑是一种爱,希望我们都变得更好,所以,当你面对着父母的唠叨时还能耐心的听着并且还不时表示肯定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你绝对是招人喜欢的孩子。

    给自己安排很多工作

    如果你不想回家听父母更多的唠叨,那你就让自己忙起来,当父母看见你工作很努力时一定也不愿意去打扰你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哦

    努力做一个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

    虽然说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孩子操心劳心,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乖孩子,在更多的时候听父母的话,做一个好孩子,那父母一定没有话可唠叨你。

    把听父母的唠叨当做一种快乐

    如果你每当听到父母的唠叨时微笑的面对父母,并且心里想着你自己有这么爱你的父母,那你在听唠叨时也会感觉到很幸福的。

    找一种消遣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并且我们依然不愿让父母担心,所以,我们只好瞒父母,那么我们就可以找一种消遣方式,比如唱歌散步等等。

    和父母谈谈心

    父母对自己的唠叨是因为你做了让它们担心的事情,它们想给你一些建议,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如果能和父母坐下来静静的谈一谈,说不定心情就会好很多哦。

    1981年《傅雷家书》出版以来,重印20多次,发行量超过一百万册。金庸曾评价《傅雷家书》是一本“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的书。

    傅雷

    傅雷的长子傅聪先生是著名钢琴家。既不唱歌也不会乐器的傅雷之所以会让傅聪从小苦练钢琴,不仅是出于他本人对音乐的热爱。一次和朋友的谈话让傅雷了解到,有绝对音感的人非常少,而傅聪恰恰具备这个天赋。曾留学法国的傅雷也深知,无论在巴黎还是在旧中国,一个二流艺术家的命运都是可悲的,因此他让长子傅聪退学,全力练琴,却不让次子傅敏走从艺的道路。傅雷对学位、应试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在1965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

    事实证明傅雷的眼光是准确的,培养方法也很有效,20世纪50年代,不到20岁的傅聪就展现了出众的才华。1954年,傅聪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玛祖卡”最优奖,并被波兰政府看中,向我国提出了留学邀请。傅聪因此在国内赢得了不少赞誉,临行前,著名作曲家贺绿汀还为他举办了欢送会。傅雷的家书也从这一年开始。

    面对儿子的成就,傅雷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与傅聪谈音乐》,文章是以傅雷提问傅聪回答为形式,既有考核学业的感觉,也有向音乐专家请教的意思。有几处傅雷还颇为骄傲自得地问道:你对文学美术的爱好对学习音乐有什么帮助?我经常寄给你的学习文件是不是对你的学业也有好处?这些高调的言论在后来成为攻击傅雷为右派的弹药,一篇批判文章的题目是“傅聪的成功是傅雷的鞭子还是党的培养”。

    傅雷曾在信中对傅聪说:“我是你的‘舵工’,对你的责任最大。”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傅雷负担起儿子的一部分文化课,自编了国文课本并用手抄本来教。在傅聪成年后,傅雷虽然和儿子远隔重洋,但仍事无巨细样样过问,比如批评手插在兜里的习惯、吃饭手要放在桌子上面等等。傅雷译成《艺术哲学》一书后,认为对傅聪的艺术事业会有帮助,就手抄了前四章寄过去,殷殷之情令人动容。

    傅雷与傅聪

    从1954年1月开始,直至1966年傅雷去世,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只在1958年有数月的中断,正是由于傅聪的“出走”风波。当时傅雷被错划为右派,两个月后傅聪得知父亲的消息,又了解到自己回国后要“深入乡村”。傅聪既不愿做“儿子揭发老子”的事,也不想中断练琴,在一位英国教授的协助下从波兰出走英国。

    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非常大,老友回忆说他当时惊讶的神情“顿如霜打雷击”。傅雷父子都是坚定的爱国者,在上海二三十年代度过青少年时光的傅雷,曾亲见自己的同学冤死在租界巡捕手里,对帝国主义有着切身的体会。在傅聪出走这件事上,傅雷认为自己负有重大责任。即使后来同傅聪恢复了书信往来,傅雷还会时不时表示儿子的出走“太伤民族自尊心”。傅聪后来娶了美籍犹太裔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女儿,岳父对出走他国、变更国籍这些事看得很淡,对此傅雷给出的理由是,他们的民族早已习惯这类事情而不以为可悲了。

    在此之前,傅雷经常“上书”报告自己与儿子的沟通情况,比如在1956年因儿子参加国际比赛一事他曾致信夏衍:“从1954年8月到现在,我和他写了七十九封长信,近二十万字,其中除了讨论音乐、艺术、道德、工作纪律等等以外,也重点谈到政治修养与世界大势、思想认识。国内的一切重要学习文件经常寄去,他也兴趣甚浓。……波匈事件后,已写了两封长信,告诉他我们党的看法,从他小时候起,我一向注意培养他的民族灵魂,因为我痛恨不中不西、不三不四,在自己的泥土不生根的艺术家。”这次出走事件轰动一时,后来在周恩来、陈毅的过问下,中断的通信得以恢复。

    之后傅雷得到平反,傅聪也在邓小平的批示下回了国。这段出走与归队的多舛命运在傅雷身后结束,随之解冻的,还有父子的通信集。《傅雷家书》出版后曾引起争论,面对相对超前的教育理念,读者纷纷讨论“要不要傅雷这样的爸爸”,甚至还有读者来信称,很庆幸自己没有絮絮叨叨又如此严格的父亲。

第3个回答  2020-09-17

那就陪他唠,看谁更厉害。

这句话虽然是开玩笑,但父母真的很喜欢跟我们聊天。

我是在一家养老公司做企业文化的讲师,平时跟很多老年人打交道,我发现老年人都特别爱聊天。

而且,凡是做得好的销售人员,都特别会和老年人聊天。

还和老年人的关系处的很好,老年人出去旅游还会专门给销售人员带礼物。

其实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

假如你有一个长假,但你身边根本没有太多朋友和你交流,你自己也无所事事。

这个时间是3个月或者半年还好,要是1年、2年甚至更久,你会不会也变得很唠叨呢?

你会抓住你周围所能遇到的每一个人,讲很多很多的话。

父母的唠叨,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平时对他们的关心太少了。

而且,有的父母可能没有了工作,看起来很闲,也很舒服。

但实际上,老人的内心,是很空虚很寂寞的。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忙,没有时间跟自己的父母交流,这份空虚和寂寞就会一直膨胀。

当有一天你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父母会把积淀下来的所有话,和你不停的讲、反复的讲。

其实,这是父母对子女的思念,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向你表达,只是你可能没懂。

如果你能抽出时间,时不时的和父母聊聊天。

讲一讲你的困惑,你的无助和你的压力,不要去担心你的父母承受不了。

他们内心很愿意去和你分担,这种分担也会让她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对你生活的参与感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也能够链接和强化家庭亲情。

另一方面,父母知道自己老了。

越往后走,和你相处的时间就越少了。

可是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牵挂着你。

他想把他所有好的经验都告诉你,让你在未来能够生活的更好,一帆风顺。

所以,他会反复提醒你,按时吃饭,注意身体。

不要勉强自己,生病了要吃药,天冷了要穿秋衣秋裤。

因此,避免父母唠叨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陪父母聊天。


作者:剑仙  公众号:做自己呗  做高情商的自己呗。

第4个回答  2020-09-17

如果有人在耳边唠叨个不停,你一定恨不能堵上他的嘴。而当唠叨的人是父母时,又该如何呢?绝对不能动手,也不能总吵架,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总有一堆话等着你。你觉得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父母把孩子抚养长大后,从家庭的支柱,慢慢转变成附属。他们慢慢不再是你眼中的英雄,这份失落,会让父母无所适从。

所以他们得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还有用处。而成本最低的,就是“唠叨”。

天气冷了,他们会唠叨:不要光顾着爱俏不穿棉,该穿棉裤了,该穿棉衣了。

吃饭时,他们会唠叨:不要挑食,不要减肥。

晚上,他们会唠叨:不要出去玩太久,10点之前必须回家,不能睡太晚。

和人相处,他们也会唠叨:不能跟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不能占人家便宜。

。。。。。。

这一声声的唠叨中,全是父母对你的关爱、担忧;通过这一声声的唠叨,他们无私的向你传授他们的人生经验,为的是希望你少走弯路;还是通过这一声声的唠叨,他们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自顾的认为,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你一定照顾不好自己。

你可以把这当成“英雄不甘迟暮”。喜欢唠叨,就让他们唠叨去吧,唠唠叨叨才是爱呀!如果告诉他们,没有他们你一样过的很好,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你猜父母会怎样?他们一定会失去生活的激情。

都说老小孩,你既已长大,何不像父母对待年幼的你一样,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呢!

当初我们牙牙学语时,也是一遍一遍的重复那些简单的言语,父母当时那么有耐心,现在只不过需要换我们来包容他们。

他们的唠叨,就是环绕我们身边柔软的棉花,可以为挡去世间的寒冷。

而你只需要回报几句:“好的,我知道了,谢谢爸爸妈妈关心,还是你们心疼我!”就好了。

所以,为什么要跟他们较真呢?


我的公众号:原子世界观。欢迎来做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