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辽国侵宋为何绕道雁门关呢?

如题所述

这一段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精彩片段之一,这一段中,耶律洪基统兵南征,企图吞并大宋。雁门关下,萧峰、段誉、虚竹等侠义之士,为保天下苍生免遭战乱之苦,挟持辽帝耶律洪基,让耶律洪基立下有生之年绝不侵宋的诺言,便是文章开头那一幕。

金庸小说向来被奉为经典,尤其是《天龙八部》更是被很多金迷誉为金庸武侠小说巅峰之作,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对《天龙八部》也不吝誉美之词:“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武侠小说,而是一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也是一部中国的《罪与罚》。”金学资深研究学者陈墨先生这样评价《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所展现的国际主义和和平主义这样一个精神境界,它是一个伟大的开阔的人道主义。”

《天龙八部》是一部历史与江湖相结合的武侠小说,将故事情节镶嵌在特定在历史背景下是金庸先生的拿手好戏,金庸用一支如花妙笔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和高度的审视,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让很多读者赞不绝口。

但是也有人就《天龙八部》对金庸提出质疑甚至嘲讽,其中质疑比较多的便是雁门关。

有人借《天龙八部》嘲讽金庸不懂历史,戏弄读者

在《天龙八部》中,萧远山经过雁门关被中原二十多位武林高手偷袭,虽然反杀一众高手,但是却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生无可恋,跳崖自尽,所幸被大树所阻,幸免于难。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率军南征,打算将大宋纳入辽国版图,三军开到了雁门关外,大战一触即发。萧峰站了出来,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雁门关外抛洒热血,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和平。

有人就说了,辽在北,宋在南,宋辽边界是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带,雁门山在最西,白沟在最东,白沟位于华北平原,北接幽云十六州,一马平川,耶律洪基大军若要南下侵宋,大可从华北平原直接南下进攻北宋,直捣汴京也不是没可能,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绕道山西代县从险峻的雁门关发起进攻?是耶律洪基脑子有坑还是金庸认为读者脑子有坑?于是,有人借此嘲讽金庸,嘲讽金庸不懂历史,为了小说情节发展暴露了戏弄读者。

雁门关

雁门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见证了从秦以来许多重大战争,是历史上最悠久、战争最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重要关口之一,史学界有一句话说“一座雁门关,半部中原史”。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以北的雁门山,是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有“中华第一关”的美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更说明了雁门关的险峻,正是因为雁门关的险峻,易守难攻,所以雁门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既然雁门关易守难攻,为什么耶律洪基要放弃从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进攻北宋,而选择雁门关呢?

这就和北宋的国防有很大关系了。

北宋劣势的国防

自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往后的很多朝代都有长城做北部的天然屏障,但是到了宋代不一样了,宋代时期,自居庸关到山海关一带,都控制在辽国手中,北宋就没有了长城作为屏障,北宋边界唯一的内险就只有前面说的山西的雁门关了。除了雁门关是主要的内险,次要的一条国防线在河北,是一条河,就是著名的拒马河,拒马河无险可守,但好歹也算是宋代不得已的一条可怜的国防线。

过了拒马河,一马平川,汴京是一片平地,裸露在黄河边,太行山以东又是大平原,北方的骑兵若是南下,三五天就可到黄河边,一渡黄河,就可以直扣汴京,这是宋代国防上先天的缺陷,我们也不能太责备宋人无能。

宋人自己也知道自己国防上的劣势,所以一心想收回幽云十六州,为此进行了多次北伐,但是军事实力实在不敢恭维,屡遭失败,损失惨重,信心受到打击,久而久之便接受了幽云十六州属于辽国的现实。

既然打不赢,那就防守吧,于是宋代对辽从主动进攻转变成了被动防守。

前面说了北宋和辽的边界是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带,西边靠雁门关据险而守,太行山以东的大平原却没有任何天然的屏障。

既然没有屏障,那就人为设置屏障,于是宋人想尽办法去制造障碍来阻挡辽国骑兵,这便是著名的沽塞和榆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雁门关有许多士兵把守。宋朝将大部分的军队都派在了雁门关,因此辽国需要绕过雁门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因为在古代,雁门关是中国重要的地方,所以在这里一般都会布置雄兵来把守,很难攻克这里。
第3个回答  2020-12-25
因为在当时雁门关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所以说必须绕过。
第4个回答  2020-12-25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雁门关的路不好走,还有就是那个地方非常容易受到敌人的突袭等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