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什么告诉了我们能者为师的道理

孔子名言什么告诉了我们能者为师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处:秦·孔子《论语十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话释义: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这体现了古贤人的智慧。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0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照抄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4个回答  2017-07-0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