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互联网发展停滞真的是因为线下服务太完善了吗?

如题所述

日本企业有个东西叫“手顺”,基本等同于企业内部流程说明书,详细说明了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基本上“手顺”都是流程里资深开发撰写,写了手顺也就相当于成为了这个项目最有话语权的人。
日本技术和我说过,你可以不遵守手顺,但如果出了问题,责任就需要你自己承担,但如果按照“手顺”的操作出了问题,问题就是别人的。由此可见对于日本企业员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做出成绩,而是跟着大家一起,就算犯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当然,造成这样的情况和日本企业的人才培养制度有关,这里我引申一下说说日本企业是怎么培养人才的。一般国内的情况是计算机系毕业的就去IT业,金融系毕业的就去银行……每个企业招聘应届大学生都会看看专业是否适合,很少招不太适合专业的毕业生入职。
但日本企业不是这样,你去应聘一个公司,他们不一定看你的专业是什么,特别是大公司招聘新人,在确认入职后会有一个新人培训,根据你在新人培训中的表现安排适合的岗位。我一个朋友是北大哲学系的,入职乐天后被培养成了程序员……原因是逻辑思维强适合编程……

再接下来说说创新,我记得曾经我有一次为了中国页面和日本乐天的职员沟通,说是否能去掉鼠标悬停显示下划线,因为当时基本上中国的电商网站都不会有下划线只是变色,结果花了2个小时越洋电话对方因为“民族习惯”屈服了,我们以为天下太平,哪知道第二天一早他们发了一封超级长的邮件,从美国亚马逊、中国新浪网等扒拉了一大堆有下划线的,最后我们不得不加上。

补充一下有人说为啥人家提出异议的时候不反驳,因为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把当时国内淘宝网、京东、当当以及各种B2C电子商务网站的页面截图给他们看了,确实国内当时真的不流行下划线,所以我们提议是否能去掉?(我记得当时看了那么多网站只有新浪用下划线,但明显网站性质不一样)再然后他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美国、日本的网站下划线的例子收集起来答复我们说不行,必须加上,因为这是国际惯例……
但是呢,这里是有转折的哦!后来乐酷天上线的时候各种数据都不好,先不管是货的问题还是页面的问题还是什么其他问题,反正闹到三木谷那边去,一堆人最后你推我我推你的,把做到了乐天董事的中国人给开了背黑锅,然后说所有页面按我们中国这边说的改!(但数据不好这真不是页面的问题)
至于当时的内斗,嗯……非常精彩,而且特别有条理!

再接下来说说流程,有一次我接到一个需求,预计3天完成,结果比预想中顺利做了2天就完成了,考虑到需要尽快上线我做完就把需求发回给日本技术说我提前做完了。结果第二天日本技术给我报了一个“故障”,说我需求早完成影响了他们的进度,他们原本的计划都打乱了……这在中国完全无法想象吧?

 这里也补充一下,很多人觉得这是打乱了事先制定好的流程,我觉得也没说错,虽然当时我们的目标是“尽快上线”吧……不过遇到这种情况,国内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放着呗,等轮到我的时候再做不迟,反正没耽误进度不是嘛,没必要在系统进程里专门写个故障通报全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2

日本的线下服务态度是我个人体验以来最舒服的
国内不表,大家冷暖自知
美国门店进门,服务生必来一人一句 how is day?之类的问话,不是说不好,只是对我们华人而言,太过热情了,只是想看一看而已,用不用这么客气啊,不过老美的店员这种朋友般的问话,对熟客而言应该感觉很好。
欧洲门店特别是名牌店,也许是屌丝心理,如果不是穿着正式点,都有点不敢进店的感觉。门面永远是暗色紧闭的小门,里面一尘不染,服务员彬彬有礼,却没人气,一进门仿佛整个店都在为你服务一样,不卖点什么就出不了门的感觉,好有压力。
日本的门店也有欧洲感,好在一般不会主动上前来问,你就看看,也没人打搅,看中了要买,即使语言不通,也会尽量找人给你服务,一连串的鞠躬,的确有做上帝的感觉。
举例1 有次替人买电器,这型号没有,我主动找店员,店员说了一通我不懂,他一直鞠躬,直到后来叫来了个台湾口音的店员和我解释,我要的这个型号是国际版,日本本土没卖的,虽然做了半小时的板凳,我还是感觉良好。
举例2 日本服务业的倾向就是顾客永远是对的……有个朋友日本留学,找了个打工业务是卖机票,结果有天某顾客退票不成无理取闹,被足足当面骂了半小时之后这个富二代终于爆发了,nm我只是打工而已,又不是我的错,干嘛这么骂我,于是反骂回去,结果就是10分钟之内,整个营业部都呆了,顾客,上司,其他同事都呆若木鸡灭有反应,大概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销售员会这么反骂顾客吧?

第2个回答  2017-10-22

我的感觉是,从国内情况看,08年金融危机政府4万亿救市后,一方面促使了房地产成为了中国经济支柱,另一方面为高额房价也在摧毁了中国实体产业。在这一个时间段,电商也开始渐渐强势,当然这要感谢高房价带来的实体零售成本升高。阿里的电商系的高速增长,从原有的B2B,C2C到B2C,从直面京东到与王健林的1e对赌,从回购yahoo到NASDAQ上IPO。这都是08年后一系列写好的剧本。阿里的高光同时开启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高光时代,例如11年的时候我们说到阿里系一般都只是说“淘宝网”,从12年开始,我们开始称呼“阿里”而不是“淘宝网”,“BAT”名号被提出,A从相对弱势做到最强势,也不过是这么几年时间。马云个人的成功带给无数草根创业梦想,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在“大数定律”的阴影中多少都能成功孵化几年互联网创业公司。如去哪儿,美团等。


日本的话创业环境就不如中国。首先日本社会是特别排斥“失败”的,对于败者大概不会有太多宽容。其次日本企业大多是“终身雇佣制”,这是指公司不能主动解雇你,除非你自己提出离职。其次日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确实是数一数二的。这从另一方面上抑制了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必要性”。就拿O2O来说,我的感觉是国内offline一端不是主动寻求改变而是生活在一种怕被变革的惶恐之中,所以纷纷投向了互联网,算是阐释了online 2 offline吧。而日本则更偏向于直接把offline一端直接搬到online上去,在日本o2o不是没有公司做,但做的还真不一定是“互联网企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