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楼梦谈谈你们的看法!

要说细节上的,不要太简单了!

——谈关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繁多,性格各异,毫不给人重复和累赘的感觉。其中主人公有如下几个: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我只就以上几个人物进行评论。
首先,贾宝玉。初看红楼梦的人十有八九会觉得贾宝玉“女里女气”甚至“风流成性”,我认为这正是他的鲜明的性格特征。他身上固然有贵族子弟的诸多缺点,但是他体现出的是他的反抗精神——他痛恨封建礼教的束缚,可是在那样一个家庭中又无力反抗,他就只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当时社会中最受人压迫、地位最低的女子身上。他认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就是如此。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男人是主要的参与贾宝玉痛恨的社会活动的人,相对于此,女子就“清气”一些。贾宝玉不是喜欢女人,是喜欢她们身上不受世俗污染的气息。就象是他骂薛宝钗:“好好一个女子,身上怎么也沾上了世俗气息!”他不是骂薛宝钗,是骂薛宝钗身上的“世俗气”。这就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不能把他等同于一般的“风流子弟”来看待。
第二,林黛玉。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喜欢林黛玉,她“动不动就闹小脾气,心胸狭隘,不识时务”。但是我觉得这只是她的表面现象。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应看她所处的环境——父母就她一个女儿,“从小就当作男儿教养”,自然娇惯,她身上的娇气是必然的。后来她父母双亡,寄住在外祖母家中,贾府又是一个大家庭,人多嘴杂是很正常的。林黛玉本不是贾家的嫡亲的孩子,却受到贾母的宠爱,自然会引来不少非议。在这种寄人篱下的情况下,她不由自主地要维护她的尊严,所以在别人眼中她是傲气的。说林黛玉不识时务我认为也不是对的。且看她初进贾府,真是时时小心,步步在意,说话行为很有分寸也很得体。并没有心胸狭隘的表现。再看她赏赐薛宝钗的仆人一段:“我知道你们忙,如今夜长,更要会个赌局了。”“误了你们发财,难为你们送来。”“给她们几百钱,打些酒吃,消消雨气。”语言得当,此举也很能收拢人心。可是为什么她平时就“小心眼”呢?第一,她不象薛宝钗,薛宝钗有丰厚的家产,她可以随心所欲地用钱来收买人心。可是林黛玉不同,她寄人篱下,每个月的钱都是按例派给的,肯定不能象薛宝钗一样大笔花钱笼络人心。第二,我很赞同王蒙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林黛玉的“小心眼”是向贾宝玉“撒娇”,显示自己处境的不好,内心的难受,这一点是和贾宝玉相契合的。可惜他们,虽然心心相印,最后还是落得一个死,一个出家的下场。
第三,薛宝钗。薛宝钗真是一个争议繁多的女子。历来对她的评论就是相对立的:一个认为她可敬可爱,识时务知大体;另一个却认为她奸诈狡猾,貌似宽厚实则内心险恶(这尤其在桐花凤阁批红楼梦中最有体现)。其中争议最大的地方就是她偷听到丫环小红的话,为了脱身,使“金蝉脱壳”的计策,嫁祸于林黛玉身上的地方。桐花凤阁是这样批的:“恶极。何以必叫黛玉,岂非有意倾陷。”而另外有人则认为是她无奈随口撒谎,借以脱身。这两种看法不能一味否定。我是保持中立的,因为我觉得作者本来在描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就是本着“可叹可惜可羡”的感情基调来写的。薛宝钗的待人处世的圆滑和得体是可叹的,她的一贯追名逐利、不能保持一身正气和清气是可惜的,她的才貌是可羡的。作者等于是把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安到了一个女子身上。对于薛宝钗不能一味肯定或者否定。因为作者对她也是似褒似贬,她的性格和形象不像别人那么单纯。她处心积虑,搞好同贾府所有人的关系,有人认为是为了促成她和贾宝玉的婚事,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为了名声,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看重名利的人。对于她这样一个大家闺秀,众人的赞扬显然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她恪守“妇道”,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针线第一,诗词倒是其次”,如果从这样来看,她人生的目的也许就是循规蹈矩地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好母亲,教养“贵子”,做一个“一品诰命夫人”。这也正是她的悲剧所在,她有才有貌,却受封建礼教的控制,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木偶,当时女子的代言人,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只能束缚自己的自由,只能处处、时时以别人的评论为第一,以虚名虚利为目标,这也就是她为何苦劝贾宝玉“改邪归正”的原因,这也就是她和贾宝玉性格的根本矛盾之处,她的婚姻悲剧也就是注定的了。她纵然得到了贾府上下所有人的欢心,却永远不可能和贾宝玉志同道合。薛宝钗的悲剧,就是中国所有屈从封建制度的女子的悲剧。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不是“才子佳人”式的普通小说。作者深邃的目光穿越了时空,看透了世间万物。红楼梦是一出悲剧——不仅仅只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是四大家族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5
字多啊
第2个回答  2013-12-15
永远的林妹妹

一切都结束了吧?是的,一切都结束了。山的那一头,终于被朦胧的夜雨笼罩,冥冥中睁开眼睛,一片鸿蒙太初的景象。

小心翼翼地下笔,生怕青涩的文字玷污了你的素洁,你款款而来,一身轻盈的素衣有胜白雪芳华,你含情脉脉的双眸有胜沉鱼之西施、闭月之貂蝉。远远的,你踽踽而来,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凡是你流连处,满地芳华,醇香四溢。你轻轻地抿嘴一笑,曾让多少男子在夜里辗转反侧,孤枕难眠,相思成疾。就是喜欢那么远远地注视你,甚至觉得连眨眼都成为一种不该有的浪费,目光在你面前变得扑朔迷离,好似有重重雾霭在晶亮的瞳仁前缭绕,久久挥之不散。

你,就是那迎着晨风怒放的水上芙蓉呵,那随着荷叶如珍珠般滚落的露珠,就是你的泪呵,粉面娇嗔,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你让我如何来写你的美,似乎人世间所存有的一切语言都无法描绘出你的仪容,无法接近,无法触及,只能远远地望着你,心,随着你痴,随着你痛,随着你在滚滚红尘中忘记繁华,舍掉自我。

黛玉,对你那份痴、那份爱,似乎与生俱来,早已融入了自己的生命里,那么刻骨铭心的爱你,情不自禁地追随,小心地伸出手,渴望接住你盈盈滚落的泪珠,你,是幻世奇葩,天宫里的清露浇灌出你柔美的仙骨,含情若水,月华为容,美若天仙,衣带飘飘,浑然天成,融于万物。不带有人世间的任何污浊,任何羁绊,任何雕饰,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至纯,至美,真实得让人感到炫目。明明知道一旦用心去读你,便会深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于那难言的忧郁,但是仍然忍不住一次一次被你的凄美所打动,你的宛然一笑,无法不让我动容,一旦伫立,仿若隔世,刹那间,遍地芳华都在为你盛开,连林中的鸟儿都停止了歌唱,清泉也屏住了呼吸,你的思绪仿若烟水,随着春归处阳光的绽放,两片绯红飞上了你的香腮,你害羞地用袖子把脸遮住,甚至感觉有些微微发烫。一部西厢,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让你神魂颠倒,最后竟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黛玉,你不能不喜欢《西厢记》,你是读懂了它们的,那是跨越时空的不谋而合,仿佛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把你们的两端紧紧地系住,那幽深的古寺,那落红的流水,那惆怅的东风,伴随着崔莺莺对自己芳华的点点愁绪,在空气中弥漫,飘落到你的心上,成为深深的共鸣。

我相信曹公是爱着你的,他把最美的文字给了你,把绝俗的诗意注入你的灵魂,把最凄美的诗篇赋予你。你,不属于尘世,你超凡脱俗的品性,连“稀世珍品”这几个字都显得过于单薄。

“伤心一首葬花吟,似谶成真自不知”。初读《葬花吟》,那些精致凄美的句子,令我如痴如狂,甚至伸出手想去触及,恨自己没有和你生活在一起。闭上眼睛,朦胧中,灵魂在情不自禁地坠落,落入时空的隧道,与你直面凝视,我看到了,看到了,你衣衫微薄,手执花锄,亦步亦趋地来到河畔,痛惜落花在凌波中的断然消逝,用那无骨的小手,轻轻地捧起残落的花瓣,面对着宝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第二十三回)此时的我,眼中早已含泪,欲语泪还休。可是谁又能想到,在那样一个凄清的夜晚,你竟然用自己的生命选择了追随。“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泥中”,仿佛是雪地上的几滴鲜血,让人看上去惊心动魄,来的时候悄然无声,离去时竟然如此惨烈,如此决绝,人世间的所有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退去了文字原本的光环,在这样一个有着月亮的夜晚,选择了隐去,唯独剩下了你,我紧步跟随,而你,却三缕芳魂飘然辞世。

我哭了,为你。泪水渗透了衣衫,连擦拭都显得多余,控制不住自己,缓缓地蹲了下来,可是,黛玉啊,你的影子在哪里?抬起头,湿润的双眸望向天边的冷月,那是你吗?冷月真的把你埋葬了吗?不,黛玉,我不要,不要啊……

你为自己寄人篱下而感叹,为自己那完全飘渺的未来担忧,仿佛就是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没有彼岸,没有归宿,找不到依靠,唯有宝玉才是你的知心,可是你对你们的未来却完全不敢想。你不能不对他们的话敏感,本来一个金色项圈就够让你难过了,如果又出来一个麒麟,封建社会中关于婚姻的任何象征物都不在你的手上,你怎能不敏感,怎能不多心?

有人说,黛玉是小性的。但是,谁又能解读你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惶恐。

黛玉完全是生活在诗意之中的,在她的眼里,无所不成诗,那纷飞的柳絮,那片片落红,那点点烛光,在她的眼里,竟都是诗与美的化身。翠雨寒烟,朦胧的夜色在窗前弥漫,摇曳的烛火在这朦胧雨雾的映衬下,重重叠叠,细细的小雨敲打着她的窗棂,敲打着翠绿的竹稍,发出清脆的声响,就是在这样一个诗意的夜晚,黛玉提起了笔,稍稍凝神,一篇《秋窗风雨夕》便一气呵成,斑驳的字迹在宣纸上如花儿般绽放。不多时,宝玉便进来了,拿起看了一遍,然后便被黛玉撕得粉碎,此时宝玉笑道:这些都在我心里了,我早就背下来了。可见,宝玉和她完全是出自灵魂上的共鸣,她的点点滴滴泪痕,都在宝玉的心里。送走了宝玉后,她站在门口,看着宝玉的身影逐渐模糊,消失在雨雾中,不禁又感叹: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读到这里,我只能长长地叹息,原来人世间的所谓繁华,不过如此。

突然又想起那篇《桃花行》,这是继《葬花吟》之后,黛玉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抒情诗。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宝琴开玩笑地说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宝钗用杜工部诗风格多样来证明宝琴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唯有宝玉,才能读懂这篇诗文,他“并不称赞”,也是因为读出了其中的哀音。
黛玉是那么单纯,“只要她认为你是真心尊重她,关心她,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向你捧出真心。而一旦她信任了你,也就决不轻易地怀疑你。”一次行酒令,宝钗从黛玉的酒令中抓住了她看过《牡丹亭》和《西厢记》这类在封建社会被戒严的书的把柄,便背地里训斥她,告诉她不要再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此时一向快言快语的黛玉并没有张口反驳,反而心里及其佩服。黛玉生病了,宝钗送来燕窝,并表示:“我在这里一日,与你消遣一日。”其实那几个燕窝对于宝钗家来说何足挂齿!但是黛玉却在后来极其认真地对宝玉说:“我只当她素日藏奸,谁料她竟是个好人。”面对着薛姨妈的“安慰”,她却认作了干女儿……还有谁能像黛玉这般单纯!

可是,黛玉,连这都是你的错。怪就怪你本是仙骨,却落入凡尘。

这,真的就是你的结局吗?还是为了让你再度轮回。但愿我的今生能够遇上你的来世,让我们的目光在时空中悄然相对,世间所有的语言将在那一刻,灰飞烟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2-15
对于这个 我只有4个字回答你 我没有看过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