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的设置为什么说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弱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秘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根据这段材料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是: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弱.
请问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有什么区别,最好详细点..为什么设军机处就会使封建制度衰弱?
我的主要疑惑是为什么专制制度加强封建制度就得削弱?为什么不是同时加强?

军机处

清初沿明旧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其全称为“办理军机事务处”。初设时名为“军机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名办理军机处。

军机处是分割内阁之权,所以说它是“内阁之分局”。军机处在清代统治了180余年,成为大政所出的宰辅之区。它的体制特殊,职官简炼,有官而无吏。它的全部工作,由军机大臣主持,军机章京办理。
军机处初设时,所掌仅限军务。《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以至军国大计莫不总揽。其具体职掌有如下几方面:

一、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预官员上报之奏折文书的处理。
二、办理皇帝交议的大政,凡遇重要政事,皇帝不能裁决的,或交军机处议奏,或密议,或交军机处会同关系衙门议奏。特交的,由军机处查议其可否,密拟办法上奏;会同议奏的,或由军机处主稿,或由所会衙门主稿,临时酌定。

三、某些重大案件,皇帝特交军机大臣审理拟定,或由军机大臣会同三法司审拟。军机大臣可在军机处提讯,也可使用刑讯。应刑讯时,选用内务府公所或于步军统领衙门进行。凡秋审案件,军机大臣也参预。

四、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巡抚、以至道、府、学政、关差、盐政以及驻防将军、都统、驻各边疆地区之领队大臣、办事大臣等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遇科考,也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名单,奏请皇帝选用。复试或殿试,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试卷、检查笔迹或任命阅卷官。

五、考查行军之山川、道里与兵马钱粮:凡有行军,军机处根据有关图书,考查山川险要,道里远近,如系边远地区,图书中没有记载的,要考查新旧档案并加谘访。应用的兵马、钱粮,则由户部、兵部、理藩院等衙门取简明确数备查。遇有皇帝查讯的问题,即时呈递。

六、军机大臣可奉皇帝旨意,以“钦差”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一些政事。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王朝对中央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出清代前期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趋向。军机处成立以后,逐渐代替了清建国以来所依靠的满洲亲王,贝勒参预议政的制度,废除了议政处;同时也削弱了内阁参预国政的权力。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成为凌驾于内阁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国政务的总汇机关,军国大计,无不总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3
皇帝权力发展到顶峰,‘天下利益尽于自,天下祸害尽于民’,能不衰弱吗
第2个回答  2010-07-13
明朝很民主的.别把清狗和大明朝联系在一起.明朝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内阁.内阁的决定皇帝都不能改变.清狗算什么东西
第3个回答  2010-07-14
(1)封建制度包含经济.政治.军事等等的制度。
而专制制度,主要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只是一个政治制度。
二者是以个小概念和大概念的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
(2)一直以来封建制度的主线有两大矛盾:“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清以前,君权是无法做到一手遮天的,很多事都是由丞相大臣们商议后在草拟后在上报给君主,君王不能像干嘛就干嘛,所以君权和相权是相互制衡的,这就是封建制度中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而君主专制顾名思义就是什么事情都是君王说了算,他说干嘛就干嘛,大臣不能反对。它们是一种对立(或替代)的关系,所以一种制度加强了另一种制度就必然会衰落的
第4个回答  2010-07-13
纵观整个问题,我有另外一个问题

这关明朝什么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