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耕经济是否具有稳定性

如题所述

农耕经济是具有稳定性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站在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综合,而人类赖以生存在的物质基础就是对于土地的钟爱,几千年来之所以产生政权的更迭,王朝的更替,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关系之外,最根本的就是土地的占有问题产生了分歧。
其次,站在唯物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人是人类和社会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我们中国由于自身具有的社会特点,长期的奴化现象非常明显,因此对于土地的依赖感更加强烈。以新民主义革命为起点,就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建国后就开始实行土地私有。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便开始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到了1978年之后,随着凤阳小岗村农民的一张宣言书,成为了土地再次成为焦点,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后,我想你也从已有的历史和政治常识可以看出,尽管政策在不断改变,至少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我们中国的农耕经济总体表现就是具有稳定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11
在我国的历史上,农耕民族大多居处中原。中原大地有黄河的滋润,土质松软,气候四季分明,没有酷暑暴寒,宜于农耕。良好的自然环境保障了农耕生产的稳定性。为农耕民族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也使农耕经济成为中世纪中国最为稳定的社会经济。与游牧民族相比,农耕民族的生活和性格就显得十分的安逸和恬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11
具有稳定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