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为什么敲木鱼?

如题所述

第一、有精进的意义:我们看水里的鱼,不管游水或静止不动,它是不会闭上眼睛的。佛门以鱼的形象,来勉励大家在修行上,要像鱼一样精进不懈。甚至在鱼梆上会写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珍惜光阴,时不待人」,提醒大家惜时惜阴、努力用功。精进,可以改造自己懈怠因循的毛病;精进,是勉励自己向上最实际的方法,也是开发潜能的不二法门。因此,我们无论做什麼事,都要效法木鱼精进的精神。

第二、有警惕的意义:我们的心经常处在妄念里,幻想、乱想、白日梦,想一些不切实际的情境。这木鱼一敲,透过木鱼的声音,会给你有个警惕,可以把散乱的心、妄想的念头找回来,叫你不可以胡思乱想,不随便想入非非,所以它有警惕的作用。不要小看那一槌,历史上很多禅师,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时候,一槌磬声、一记钟声、一棒鼓声、一槌木鱼,「哆!」就是在这麼一个声音下,一个警惕作用,他就豁然大悟了。

第三、有统一的意义:在诵经时,你念、他念、我也念,你念得快、他念得慢,念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不仅不好听,也会让诵经的人心起动念,不能专心。这时候,木鱼就有统一的作用,它可以把大家的声音结合起来,随著木鱼的节拍进行,一样的快慢,好像流水一样潺潺有声,也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一涌一涌,那诵经的声音,就会悦耳好听,让人彷佛置身在另一个清凉境界,也令人息下许多杂念。

第四、有摄心的意义:我们的心很容易胡思乱想,随著境界起落、奔驰,真是所谓「心猿意马」,像猿猴一样,跳动不停,一刻不能安住。如何把这颗动荡不停的心,给它安住在木鱼的声音上,让心不要往别处乱跑,这木鱼声就有摄心一处的作用,它会敲醒迷惑的众生,提起正念,远离是非烦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6
【木鱼】 (物名)有二种:一为团圆之鱼鳞,读诵叩之;一为挺直之鱼形吊于库堂,粥饭击之,禅家呼曰梆。敕修清规法器章木鱼曰:“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释氏要览曰:“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刻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蒱劳为之大鸣也。”摭言曰:“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用以警众。白衣曰: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悟卞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按此言召集僧侣等所用者。
【木鱼】以木制成的鱼,在读诵经文时叩击之。据说鱼类昼夜常醒不眠,今以木雕刻成鱼形而叩击之,目的在警惕世人不可昏沉懒惰,应该昼夜精勤修行佛法,直至成功为止。
【木鱼】
  可供打击而发声的东西,印度人称为Ghanta (犍槌),意为声鸣、打木等。在寺院中,犍槌用于集众、报时等。晋代法显谓,他在于阗瞿摩帝大乘寺见“三千僧共犍槌食”(《佛国记》)。“木鱼”应是一种中国化的犍槌。《隋书》和《唐律疏议》中提到的“木鱼”是一种鱼形的木质符信,作用类似于虎符。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云:“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可见至迟在唐代,寺院中已普遍使用木鱼了。原先的木鱼是刻木为长条形的“直鱼”,又称“长版”或“梆”,悬于库堂之侧,用于集僧、报时。《敕修百丈清规》谓:“木鱼,斋粥之时长击二通”,又谓“木鱼,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即指“直鱼”而言。稍后又产生一种刻木中空的“团鱼”,唐人亦称为“鱼鼓”。相传鱼昼夜常醒。作鱼形,是为警觉信众,防止昏惰。“团鱼”形制较多,用于念佛诵经时调整音节,一般为深红色或涂金,还有龙形或双鱼形的。吃斋、敲木鱼念佛的形象,民间是熟悉的。如张天翼《儿女们》:“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敲着木鱼念经。”后来,僧人亦有敲木鱼报晓或化缘的。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又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日,有游僧乞食于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明代以后,木鱼又逐渐发展为戏曲、曲艺和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之一。
第2个回答  2013-09-26
用敲木鱼的声音,来压制自己心中的欲望,时刻提醒自己要六根清净。并在敲击的同时默诵经文。
第3个回答  2013-09-26
敲木鱼的宗教内涵精进;自警;摄心;
第4个回答  2013-09-26
警醒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