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生物类博士的生活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我就说说我的所见所闻吧。
T师兄是个普通一本院校的博士,第三年,准备下半年出国去交换。老板挺有钱,刚发了两篇文章,IF 不太高,但是足够用来毕业。如今是每天学学英语看看文献的舒适日子,早上九点到实验室,刷刷微博聊聊天,吃过午饭还能回去睡午觉。晚饭过后基本就不见人影了。
但这只是现在。
前边两年半的日子,还是蛮辛苦的。
每天早上8点到实验室,开始工作后几乎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人可以一边制备感受态一边做切胶回收,干活特别忙的时候决不许别人和他讲话否则就会混乱。即便如此,依然天天面临着失败,每天都是到了晚上十点才准备收拾回宿舍。我有时候真想不明白他是什么时候看的文献,因为他似乎全年365天无休假,就差没在实验室搭张床了。
T师兄是个大龄单身男青年,每次遇到我就跟我嚷嚷有没有漂亮的本科生师妹想做实验的他可以无私奉献的带她们, 但是至今没有泡到过师妹,如今已经扬言要和他的拟南芥们过一辈子了……
X是T师兄的同级同学,在职博士。本来是某大学的讲师,当初毕业早,读完研究生直接留校。如今想要评职称,必须要求具备博士学位,无奈只好来做在职博士。
很勤奋很刻苦的一个人,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虽说理解力已经不如年轻人,但是刻苦的品质却值得每个人学习。
正常工作节奏和T师兄差不多,但却并不会那么张扬,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工作,很平和,很隐忍。但是无奈英语基础有限,有时候看文献很辛苦,写论文更辛苦。如今发了一篇中文核心,还在准备继续的文章撰写。
有一个女儿,在老家,现在上小学一年级,爷爷奶奶照顾着。妻子也是在职博士,在另外一个城市。于是生活变得有点儿拮据,吃饭很省,也不怎么换新衣服。而且想着早点拿到文凭可以回去升副教授,所以总是在拼命工作,很拼命的那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1

学姐是我在国外遇到的PHD在读。跟了一个不太有钱的导师,做生理。
不知道是因为她太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还是她周围的人太坏有点看不起她,她总是抱怨自己被其他学生欺负,老师也对她爱理不理。
其他学生都是九点上班五点回家,她每次八点半就到了,晚上做实验看文献要到九点多才回去,这种现象在国外已经算很不正常了。
父母都是农民,并不富裕,还有个弟弟在上大学。因此出来留学虽然有全奖,但还是能省则省,租特别小的一间公寓,每次去超市就买最便宜的东西,然后一次性做三天的午餐放在冰箱里。算上今年已经是三年没有回家了,机票太贵,并且每次春节的时候国外已经开始上课。
周末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图书馆看文献,要不就去蹭讲座。一个人很寂寞,没有什么可以说得上话的知心朋友,全靠自己。

第2个回答  2017-11-03

相信你们也看出来了,这游戏一开始并不是为生物类博士生设计的,因为我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但我希望各个专业的博士生都能从中获得一点儿乐趣,仿佛这个游戏替你吐槽了一样。事实上,砖块的命名已经往一般化的方向发展了。原本“想法”、“代码”砖块是叫“标数据”、“脚本”的,可以想象一下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生啃着枯燥的 Panini 标记语料库和写脚本转换文件格式的日常 :)

博士生并不是没有生活,只是生活和学术交融在了一起。不必有固定的上下班,但如果你愿意如此安排倒也无妨。有喜欢混而不分的,也有喜欢公私分明的。我喜欢把见导师比喻成看医生。经过一周的工作,你有一堆问题,不知 A 方法好还是 B 方法好,想听听专家的意见。那你就去导师那儿“挂号”。我的导师一般都是一次见一名学生,有时会请别的相关的博士后或老师来“会诊”,“门诊”一次大概 1 小时。完了以后,你拿着一张“处方”出来,上面是导师建议你做的东西和要读的文章。有些别的老师,习惯一次过召集所有学生开会,可能是因为学生所做的项目有一定关联。我总觉这种作风颇有孔子等大教育家的派头,不知道这些学生会不会给老师编一部《论语》出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