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就能当官吗?请问汉朝“以孝廉入官”的产生原因及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先秦以前的政治是贵族政治和精英政治,国家的权力部门由贵族和精英控制。所谓贵族就是指王室子弟、将相子弟;所谓精英则是各学派的精英人物。贵族子弟占据了大部分权力部门,精英则是自荐或者他荐,得到国君赏识后,委以职务。汉朝建立后,贵族政治渐渐瓦解,治国理政的人才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入权力部门。当然被举孝或者举廉的人,大部分还是贵族子弟,寒门子弟很难被“举孝廉”!

孝是指孝顺父母,对长辈恭顺;廉是指办事廉正。儒家认为对父母孝顺的人自然对国君忠诚,办事廉正的人必然秉公理政,孝与廉都是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品德的人为官,上可为皇帝分忧,下可为百姓办事。当然除了品德外,还需要有才能,举孝廉的人只是获得了考试的资格,通过考试后,根据才能任官任职。如果通不过考试,那么也当不成官,成不了吏。

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 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晋升的正途。被举孝廉的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要经过考试,而后才能量才录用。郡国岁举的孝廉,到京师之后,要依其科目与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公府分别加以考试。

并不是所有孝子跟廉人都有资格被举荐,每个郡举荐的名额是有限的。人口满二十万的郡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人口不满十万,每三年举孝廉一人。举孝廉是一种政治待遇和权力,各郡都会把握这个机会,推荐的人才那怕是贵族子弟,但是能力还是有的。

被举孝廉后且通过考试的孝子廉人任用升迁情况:在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举孝廉前期还有作用,后期就成为世家门阀的特权。东汉末年,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执政后,就一改举孝廉制度,采用自荐或他荐的精英人物为官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2
汉朝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思想,以儒家理论和思维方式治世,在儒家学派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孝,孝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和做人底线,因此从这个角度作为官员选拔的重要参照
第2个回答  2020-11-02
举孝廉指的是由当地地方官员发现孝顺廉洁公正清白的人,便可以把他上报,朝廷会选择让其成为官员,本质上是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因为汉朝还没有科举制,再加上汉朝独尊推崇孝道的儒家思想,所以有了举孝廉。
第3个回答  2020-11-02
汉代之前是世袭制的,人才日渐稀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汉武帝之后开始了以孝廉入官的选拔方式,在此之前穷人基本无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孝廉入官可以说是给了穷人一条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4个回答  2020-10-28
并不是孝子就可以当官,汉朝的以孝廉入官的意思是有才能,有孝道的人当官,这个产生的原因其实是为了招募人才,主要内容就是招收有才能有孝道的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