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地方设行的“中书省”与魏晋南北朝设行的“中书省”有什么不同?怎样区分啊?

详细一点,谢谢

元代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十个左右的行中书省,职官设置同中央,以总揽地方庶政。

而魏曹丕始设得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它们的区别:

1.元朝的中书省在中央设立外,在地方还有分支机构;而魏晋南北朝的中书省只在中央地区有设立

2.元朝的中书省是皇帝为了加强皇权而设立的,而魏晋南北朝则是为了更好地加强行政效率、辅佐皇帝而设立的

3.元朝的中书省的权利较少,魏晋南北朝则是拥有实权且很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7
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唐代先后曾改称西台、凤阁、紫薇省,旋复旧称。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故实任宰相者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省长官在魏晋为中书监及中书令,隋代废监,仅存中书令一职。唐在中书令之下设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皆为要职。宋代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宋史·职官志》说:“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宋代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任命省、台、寺、监、侍从、知州军、通判等官员。”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边远地区,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并规定此后朝廷不得再立丞相,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此后即无中书省这一机构。
第2个回答  2010-07-17
汉武帝以内廷制外廷,至此权归尚书台。自此以后,尚书台称为政府权力中心。

南北朝时地方设“行尚书台”,简称“行台”,处理地方事务,起源于北魏初年

隋朝定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成为行政机构,决策层更多在中书省

元朝并尚书省于中书省

楼上说元朝中书省职权比南北朝小,那是不可能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