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笔下剧本描写的故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在郭沫若笔下,真正不道德的恰恰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关于昭君和番的故事,也是历代文人不绝吟唱的题材,虽说也有对昭君表示同情的,却多以她红颜薄命,把罪过归之一个画师毛延寿。郭沫若却把王昭君写成藐视君王的恩宠,不能忍受在宫廷中做供人淫乐的玩物,而自愿投荒北去。她大胆地直接地反抗最高封建统治者,表现了更强烈的反叛性。《聂莹》写的是聂莹姊弟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是《女神》中诗剧《棠棣之花》的扩写。剧本热烈歌颂了聂莹为反强权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这是受了“五卅”运动的鼓舞,要借历史上英雄人物来激发人们的反帝斗志。这3个女性形象,一个比一个的精神更为崇高。到了写聂莹时,已不仅是表现个性解放了,而是歌颂那为了大众的解放宁愿牺牲自己的个性的精神。郭沫若的历史剧虽然都有史料的依据,但并不拘泥于此。因为他的目的不在于真实再现过去的历史,而在于“借古人的骸骨,另外吹嘘些生命进去。”他认为“创作家与历史学家的职分不同;历史学家是初动的照相器、留声机;创作家是借史事的影子来表现他的想象力,满足他的创作欲。”所以用的是浪漫主义方法,不仅增加了虚构的人物、情节,而且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让人物说出现代的语言。他的剧也如他的诗一样,激昂澎湃,气魄雄浑,重在抒情。到了20世纪40年代,他的历史剧取得重大成就,那精神与这时是一脉相通的。

本来一个新思潮的产生必然包含着对过去历史的重新审评,所以做翻案文章本身就是“五四”时期革命精神的一种表现。不过由于作者思想认识水平的不同,不一定都做得恰当。欧阳予倩在1926年写的《潘金莲》,也是要改变这个“淫妇”形象,把她写成一个受封建势力迫害追求爱情不得,而导致杀夫的女性。后来欧阳予倩自己也认为,“和恶霸同谋杀死一个没有抵抗能力的人总是不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