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朝真有方腊这个人物吗?武松单臂擒方腊是否属实?

如题所述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人,迁至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 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方腊身为佣工,更痛感这种剥削压迫之苦,因而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万年乡洞源里正方有常家做佣工,积极联络四方百姓,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方有常发觉,便派二子方熊向县告发。十月初九,方腊发现事泄,遂在洞源村杀里正方有常一家(唯三子方庚越墙逃脱)而举义。方腊集合千余人,在洞源村东方有常家的漆园誓师。 在誓师会上,方腊慷慨陈词,愤怒揭发宋王朝的罪恶统治:“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最后,方腊发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呼声,号召大家伏义而起,那么“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付之于革命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革命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数日间聚众十万。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镇压帮源一带地主武装的反抗,占领青溪县西北重镇——万年镇,随即向县城进发。这时,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带领5000兵前来征讨。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息坑。这是方腊义军旗开得胜的第一仗。次日,方腊打下青溪县城。十二月打出青溪县,四日攻占第一座州城——睦州。随后攻下睦州各县。方腊率主力部队西攻歙州,十二月二十日攻克。接着回师东线,向杭州进发。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领杭州,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众殆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日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在杭州作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决策,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这时,童贯率领15万精兵,已赶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退出杭州,由富阳、新城、桐庐、建德、青溪,时战时退,最后退守帮源。四月二十四日,宋军从东西两面包围帮源。方腊在帮源的严家溪滩,与宋军作一死战。在战斗中,方腊坐骑战死,战刀丢失,最后不得不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石洞分上中下三窟,极为隐蔽,官军无法寻找。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由方庚作向导,收买叛徒方京,才寻得方腊躲藏的石洞。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方腊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52人被俘。宿将辛兴宗随后赶到,截洞掠俘,方七佛等人乘机逃脱,实俘39人,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 宋江起义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众梁山泊(又名梁山泺。今山东省梁山、郓城间)起义,反抗官府,抗击官军镇压的作战。 宋末期,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 宋江起义 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众起义。旋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赵佶闻知,纳知亳州侯蒙“赦过招降”建策,颁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蕴率军往讨。宋江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省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三年二月,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继由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海州镇)。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所向,及知宋江以十余只钜舟径趋海滨,乃募敢死士千余人设伏近城,遣轻兵踞海诱战。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伏 击,船只亦被焚,退路断绝,战败被俘,起义遂被镇压。 目前山东郓城、梁山一代还流传着:“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的儿歌,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加亮(《水浒传》为吴用)、卢 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清、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目前山东郓城、梁山一代还流传着:“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的儿歌,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 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为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武装聚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义。 宋江起义军正式宣布起义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书记载说:这支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不得不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官军中的一部分。后来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腊农民起义军,史学界有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部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1-18
在《水浒传》第九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写道:“宋江在攻打方腊老巢帮源洞时,在打进方腊内部小旋风柴进的反水下,攻破了帮源洞,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 如果按照《水浒传》上记载,去平定方腊的是宋江等梁山众人,亲手抓住方腊的是花和尚鲁智深,我这里不讨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鲁智深这个人,但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根本就不是宋江带领众兄弟去平定方腊,也非鲁智深擒获方腊,依据有以下几点: 据钱建文编辑的《二十五史》中《宋史》记载,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建德军青溪妖贼方腊反,命谭稹讨之。十一月己未,两浙都监蔡遵,颜坦击腊,死亡。十二月丁亥,改谭稹为两浙制置使,以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讨方腊。三年二月甲戌,降诏招抚方腊。四月庚寅,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青溪。五月,改睦州、建德军为严州、遂安军,歙州为徽州。八月丙辰,方腊伏诛。从宋史中看出,方腊是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获,当时的征讨主帅是童贯,并非宋江手下鲁智深。 据《宋史》和《沭阳县志》记载,在徽宗宣和三年二月,皇帝是命张叔夜为海州知州,招降淮南盗宋江,由于宋江手下人拒降,在征讨过程中,宋江一伙曾流窜到沭阳县境内,遭到当时县令和地方武装抵抗,宋江又向东流窜,张叔夜连夜追赶,宋江最后被逼入海边小岛,被张叔夜捕杀。不存在着被招降后抗辽征方腊。 我阅读过好几部小说野史,野史上记载方腊是南宋时兵马大元帅韩世忠所擒,当时韩世忠才20多一点,在征讨大元帅童贯手下任征讨先锋,地点是在青溪擒获了方腊,据野史小说讲,就是这擒获方腊的功绩,才使韩世忠在20多岁就成了北宋末期名将,并在南宋初期是兵马大元帅,地位远在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上,《岳飞传》中也大量文字描述韩世忠的战迹和地位。 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肯定说方腊不是宋江手下鲁智深所擒,宋江征方腊纯属杜撰,无中生有,是传统历史上知识分子忠君思想的体现,一部《水浒》,最后结论是“贼人不得好死,这是天意”,就在《水浒传》征方腊过程中,每到一地必死人,军师吴用就挂在嘴边“这是天意”。《宋史》中是辛兴宗擒获方腊,但各野史、小说、演义都没有谈到辛兴宗这个人,只有在正史《宋史》中两次提到,一次在童贯带兵征方腊时,是他擒获了方腊,二次是徽宗宣和四年四月丁亥,童贯带兵抗辽,辛兴宗与辽将萧干作战,辛败于范村。 从正史上分析,辛兴宗跟随童贯作战,前后是一致的,确实是一名战将。野史上的传说,史实虽与正史不同,但人物和地点与真实历史也相符合,并且相当有道理,但仅仅是作为一种说法,也不可以作为历史依据。这三个擒获方腊的版本,鲁智深这档纯属虚假,韩世忠这档查无实据,只有辛兴宗这档有正史记载,与正史其他史实相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5-02
有,方腊在历史上是江南巨寇,当时起义人数达几十万人,是朝廷派童贯韩世忠镇压的。方腊被抓后被处以千刀万剐的极刑。梁山宋江在历史上是一群草寇,根本不可能去征讨方腊,去了也只能给人家当跑灰。武松这个人历史上真是存在过,也蛮仗义的,没有水浒说的那么厉害,历史上只是随便提了下,说有个人叫武松为人民诛杀一个奸官,后被朝廷擒住杀了。
第3个回答  2014-05-02
方腊这个人物的确是有的。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朝廷处死。至于是否存在 “武松单臂擒方腊”就缺乏依据了。
第4个回答  2014-05-01
真有的,只是宋江和武松成为投降派,成为宋朝昏君的走狗,在皇权思想统治的时代,去打方腊很正常。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