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恭亲王亦䜣当了皇帝,清朝是否会有复兴的机会呢?

如题所述

因为奕䜣号称一代贤王,政治能力极强,而且思想开明,摈弃旧俗,努力学习西方,跟上世界潮流。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䜣出生,与咸丰帝(奕詝)属异母兄弟。

道光十七年(1837年),入上书房读书,接受皇子教育。他天资聪颖,熟悉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百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无一不精通。

当年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䜣之间犹豫不决。

论才干,论胆略,甚至论身体素质,奕詝(脚跛)都无法和奕䜣相比。

据野史说,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识才具都“万不敌”奕䜣,不能以条陈时政和骑马习武取胜,乃对奕詝面授机宜,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

一日,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道光末年,道光帝违和,缠绵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将不久于此位。其时,奕詝伏地流涕,痛切异常,“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但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

咸丰帝得位有取巧之嫌,聪明的奕䜣当然不服气。

当上皇帝是咸丰的幸运,却是中国的不幸。

论文治武功,咸丰不如奕䜣,论身体健康,更加不如,结果咸丰早死,导致大权落入慈禧手中。

慈溪是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

咸丰面对英法联军,所托非人,和不能谈,战不能赢,结果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最后客死他乡。

而奕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负责处理烂摊子。

奕䜣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

他主持议和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也笼络了一批大臣,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是他通过议和捞到的政治资本。

1861年夏,咸丰帝过世,奕䜣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处死或贬逐了顾命八大臣,授予议政王大臣之衔。

从那时起,奕䜣开始在政治上大展拳脚。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䜣担任领班军机大臣领班与总理衙门大臣,掌握军政大权。

在他主导下,清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在中央,他是洋务运动的代表,而他也大力提拔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大臣,镇压了太平天国、捻乱以及陕甘回乱。让清朝出现了所谓的“同光中兴”。

他思想开通,在于西方交往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西方的强大,因此主张学习外国军事科技以加强中国武力,于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列强的和平,为“洋务运动”塑造良好的国内外局势。

最重要的是,他支持并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新式工商业以及政府机关,是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

同治四年(1865年)遭到编修蔡寿祺弹劾“揽权纳贿,徇私骄盈,目无君上”,慈禧太后革除他的“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奕䜣长期厌恶慈禧亲信太监安德海,命山东巡抚丁宝祯捕拿正法,为慈禧太后所恨。

同治十二年(1873年),奕䜣不同意耗费巨资修治圆明园,为同治帝所怨。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奕䜣所指挥的军机处进退失据,和战不定,最后军队败退。被慈禧太后借口“委靡因循”,罢去一切职务,令居家养疾。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败战以后,奕䜣再度被起用,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但当时奕䜣老迈,更无斗志,毫无作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一病不起。

奕䜣在病逝前,光绪帝、慈禧太后前去探望,光绪帝问奕䜣翁同龢是否可大用?

奕䜣坚决反对,因翁同龢是个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如果让他得到重用,洋务运动的功绩会毁于一旦,国势更加不可收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如果恭亲王亦䜣当了皇帝,清朝其实是有复兴的机会的,而且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因为他的统治还是比较好的,而且他也是非常的聪明,才识大略
第2个回答  2020-12-13
清朝肯定有复兴的机会。亦䜣当了皇帝以后肯定会进行改革,把清朝慢慢改变过来。
第3个回答  2020-12-13
我觉得没有复兴的机会,因为清朝的覆灭是时代的走向,是人们思想的进步,不是一个恭亲王就可以改变的。
第4个回答  2021-05-19
说不定被太平天国消灭,他在厉害能打得过英法联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