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以风为何会将整个人格与生命融入天柱山?

如题所述

乌以风,这位《天柱山志》、《岳云诗集》及《释道儒三教关系史》的作者,以其毕生的精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天柱山的民众赞誉他为山的命脉,他是山的灵魂。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乌以风,原本专攻西方哲学,后成为马一浮大师的门徒,成为儒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诗书画俱佳,著作丰富,如《中国中古时期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等。


乌以风与天柱山的缘分始于1937年,他首登天柱峰,被其峻峭景色深深吸引。他决心登峰造极,最终在贺氏兄弟的帮助下,历经艰险,证实了李云麟刻石的“孤立擎霄”。4年后,乌以风因躲避日寇侵扰而隐居天柱山,期间,他遭遇家庭变故,心灰意冷,将天柱山视为心灵的慰藉,自号忘筌居士。


乌以风身为学者,不甘于隐逸,他着手开发天柱山,计划在山中建设山馆以方便游客。1945年,他推动了岳云山馆的建设,并赞助重修三祖寺,同时主持景忠私立中学的教学工作,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传承。历经十五年的艰辛,乌以风完成了《天柱山志》,旨在全面、准确地记录天柱山的历史与风貌,这部50万字的著作,是他为天柱山留下的宝贵遗产。


然而,乌以风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遭遇了时代的磨难,但即便在囚禁期间,他对天柱山的热爱不减。1969年获释后,他不顾一切地重新编修《天柱山志》,并在晚年回到山中,直至89岁去世。乌以风的墓地就建在天柱山腰,他的生命与灵魂终于与天柱山融为一体,成为天柱山的一景,供后人缅怀和致敬。


扩展资料

科研兴校是野寨中学的办学宗旨,1998年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学校对教研教改工作领导到位,任务明确,积极营造良好的教改氛围。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挥教学示范和教研教改的辐射功能,全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高涨,近三年来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并多次获奖。学校获得安徽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受到省内外媒体和中学语文教学同行的关注,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