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秦汉时期,设立了历阳县,随后晋朝将其升级为历阳郡。北齐天保六年冬,历阳郡增设和州,据《舆地纪胜》记载,这是因为在北齐图霸的功业中,北齐正阳侯渊明回归,王僧辩前来迎接,两国在此地会合,象征着和谐,因此改名为和州。


陈太建五年五月,南陈进攻北齐,五月辛巳,南豫州的治所迁至历阳(今历阳镇),原有的和州被废除。太建十一年十一月,北周重新设立和州。隋朝大业三年,和州改为历阳郡,隶属于扬州刺史部,继续设在历阳。


唐武德三年,历阳郡再次更名为和州,治所仍在历阳,下辖乌江县。贞观元年,和州归属淮南道。天宝元年,和州一度改为历阳郡,至德元载,历阳郡归属淮南节镇,后来又恢复为和州。五代吴国时期,和州设两个县,至后周显德年间,和州改属德胜军,再到宋朝时,和州属淮南道,直至元朝,和州降为镇宋万户府,归属淮西江北道。


元至元十三年,和州改属江淮行省,至元十四年,设立安抚司,随后升为路,最终在至元二十八年,和州路降为州,属于庐州路。龙凤十年,吴王朱元璋攻占庐州,和州成为庐州府的一部分,归属江淮行省。明初,和州撤销,后复立,直隶于中书省,再到清朝,历经多次行政区划变动,最终在民国元年,和州改为和县,隶属于安徽省。


此外,辽宁的和州,元朝初设立后不久即被撤销,其旧址位于今辽宁省锦西县境内。


扩展资料

和州即马鞍山市和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十朝古都南京,濒九州米市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江淮丘陵尾部,海拔200~300米,东南大部为沿江平原,海拔50米以下。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并行注入长江。滁河为本县与全椒县界河。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7℃,年降水量1000毫米。矿藏有煤、铁、白云石、黄砂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