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他为何会在诗中讥讽一代英雄人物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大才子,他的词作流芳百世、经久不衰。
可能因为他诗词上的成就盛名在外,掩盖了他写“政论文”的才气,人们较少收藏他的政论文。
他的政论文观点新颖独到、语出惊人,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值得后人借鉴。
就比如三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诸葛亮,千百年来人们对他都是赞誉不断,很多名人都为其写过赞诗,苏轼也写过。
不过苏轼对诸葛亮却持不同的观点。
他竟用短短二十个字,讥讽诸葛亮一生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业出师不义。
苏轼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让我们共同来解读一下他的这首诗《张飞传》。
一、《张飞传》原文
二、《张飞传》解析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开篇首句句就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刘备兵夺同宗刘璋出师不道义。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这句更是毫不客气地质问诸葛亮,你作为一代豪杰英雄人物,怎么也会做这等不仁义的事情呢?
话说刘备为邀请诸葛孔明下山,曾不辞辛劳的几次拜访皆无功而返,直到第三次他们才得以见面。
刘备与孔明的这次见面相谈甚欢,孔明畅谈了对当时天下政局的分析,还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为根据地,再取益州形成天下三足鼎立之势,最后再谋取中原的宏图大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
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感怀他的知遇之恩,于是决意出山辅佐刘备。
当时刘备虽有皇叔身份,却徒有虚名,没有什么财富和权势,甚至曾以“卖草鞋”为生。
没有什么的根基的他,当务之急最需要有稳固的后方。
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从同宗庸才刘璋入手快速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再借用皇叔这一特殊身份,一举坐拥天下三分之一,将天下大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以苏轼的观点,孔明给刘备出这样的实属不义之举。
据历史记载当年刘备夺下益州的庆功宴上,“凤雏”庞统也曾说过同样的话“夺取别人的国家还引以为豪,算不得仁义之师”。
是非对错已成历史,一切且交于后世评判吧,就像《三国》中那篇气势恢宏的词中所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如下:
今天,咱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在那样的时局下只能“各为其主”,而苏轼的评判多少有点局限性了。
孔明为了完成天下一统大业,这样的谋略也没有什么不妥。
毕竟成大事者不可妇人之仁,必不可太拘小节。
试想自古哪位君王一统天下时,不都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呢。
苏轼毕竟是文人出身,他做个地方行政官员,绝对是政绩卓越;但若论武力,他未受将门熏陶,也就难有将帅之才那种杀伐决断、雄才大略的气魄。
他所处的北宋虽文豪辈出,但朝廷若能多一些保家卫国的武将,也不至于最后落下个“靖康之耻”的历史污点。
除了这篇评析诸葛亮的文章外,苏轼还有几篇很有名的政论诗。
比如他就是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策论而中的进士,他这篇政论诗惊艳了主考官欧阳修,若非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学生所写,为了避嫌误判成第二名,此文定当夺得头魁。
在《留侯论》一文中,苏轼谈到了真正的勇者并非匹夫之勇,而是那种大格局的勇——心怀天下、临危不乱的胸襟气度。
他这篇文章见解独到、立意高远,句句彰显了他与众不同的思想。
在《晁错论》一文中,苏轼对晁错的看法也是入木三分,总结了西汉时期政治家晁错改革失败、最终被杀的原因。
对其改革失败叹惋之余,也表达了自己想为国出力却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
由这几篇策论看出,苏轼不仅文学造诣很高,他的政论文章功底也非同一般,往往能别出心裁,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这本《苏轼词传》中整理了很多苏轼代表性的作品,能帮助你真正解读苏轼的诗词,同时对他的人生境遇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有对诗词的详细解析,还有写作背景故事等注解,可以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也是广大古诗词爱好者的必备书籍。
活动期间,同步推出的全套书籍共包含了六本,收录了大家都喜欢的六位词人作品——苏轼、李清照、李煜、辛弃疾、纳兰容若、仓央嘉措。
认真读完他们的诗词,相信你的古典文学水平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仅需一顿饭的钱整整6本可以一次带回家,心动不如行动,快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苏轼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他为何会在诗中讥讽一代英雄人物
可能因为他诗词上的成就盛名在外,掩盖了他写“政论文”的才气,人们较少收藏他的政论文。他的政论文观点新颖独到、语出惊人,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值得后人借鉴。就比如三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诸葛亮,千百年来人们对他都是赞誉不断,很多名人都为其写过赞诗,苏轼也写过。不过苏轼对诸葛亮却持不同...

苏轼批评诸葛亮
苏东坡对此事颇为不满,写过一首诗讽刺诸葛亮——认为刘备从刘璋手里抢占益州,是不义之举,诸葛亮号称豪杰,却办出这种事,实在令人非常遗憾。苏东坡的这首诗很有道理,可谓入木三分。刘璋虽是平庸软弱之辈,但这并不是他就该任人宰割的理由。《后汉书》记载,刘备兵临城下之日,刘璋担心战火重开...

苏轼评价诸葛亮苏轼评价
3、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4、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

苏轼称赞诸葛亮诗词
苏轼不仅赞美了周瑜的军事才能,还通过“遥想公瑾当年”的回忆,表达了对自身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诗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这种情感的抒发,使整首词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增添了个人情感的深度。苏轼的这首词,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颂扬,更是对...

为何苏轼会说诸葛亮「羽扇纶巾」
中的历史情节,加以糅合,打造出一个忠君爱国的完美卧龙先生。 罗贯中是一个以汉为正统,思想倾向于蜀汉的作家,他美化了刘备和诸葛亮。「 ”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乎妖”,把很多历史的大事件,都归功于诸葛先生身上,譬如草船借箭,还有赤壁之战。其实,它们的主角都是东吴周公瑾,而非诸葛亮。

苏轼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1. 苏轼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苏轼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1.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

苏轼对诸葛亮的评价
苏轼对诸葛亮这个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先后有若干次的评价,但前后评价的语气和阐述却自相矛盾,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严重。总的来说,苏轼对诸葛亮是相当推崇的。

咏史怀古的诗句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通过对这场战役的深刻描写,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高敬仰。苏轼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的《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祠堂的细致描绘,反映了他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诗中提到的人物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诗中提到的人物是诸葛亮。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蜀相》【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释义:乾隆帝评价:诸葛孔明是夏,商,周以来第一流的人物,看他的生平,可以说是公和忠,公就是心无旁骛,忠就是没有私心,鞠躬尽瘁,高风亮节,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切合事理。5、(北宋)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