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越接近物体翘起物体的力量使用的越小是为啥?

如题所述

物理知识我们在初三的时候就会接触,那时候还会因为参照物的事情而思考,但是越学到后面越觉得参照物是最简单的物理知识,后面的电路,受力分析才是最难的,我一直都记得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瞬间感觉物理好厉害,其实分析之后就是受力的问题,那么支点越接近物体翘起物体的力量使用的越小是为啥?因为物理上的动力臂乘以重力和阻力臂乘以阻力,所以这个来说就是支点越接近物体用的力量越小。

阿基米德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像他这样的人每个时代都有,我一直记得老师在讲这个受力分析的时候说的因为阿基米德的原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省了很多的力量,比如说拿起一样物体,我们不会拿着一段,而是选择中间,这个我们以手做为的支点就不会因为两边重力的不同而摆动,而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一个地球同样如此,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地点同样合适的能撬动地球的材料就能实现。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i中存在的物理知识真的很多,比如说我们玩的游戏堆积木,这个游戏不仅仅对孩子的脑力发展有好处还是一款健康游戏,在堆积木的时候我们机会想到那一些积木用来当底座会有很好的稳定性,而那些做为桥梁会有很好的嫁接性,只有考虑到每一个积木的受力情况才会把积木堆得越来越高。

动力和阻力是两个相互存在的力,虽然是我们想象出来,但是这些东西都和我们生活有关,我们的汽车发动,动力来自油箱,但是阻力有空气,路面的摩檫力,汽车自身的重量等等,这些如果不考虑进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过的路,桥都是不稳定的,只有找到那个支点才有稳定可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事实上越靠近物体翘起物体需要的力量更大。提起物体所需的能量是力乘以垂直距离(移动距离)。扛杆移动越多(向下),物体移动(向上)越多。杠杆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简单机器:两个负载臂和一个支点。有时将这两个臂称为“动力臂”和“阻力臂”,以区分动力作用在哪个臂上。杠杆的原理主要如下:

根据系统上的扭矩来考虑,数学上杠杆利用扭矩来协助我们提升或移动物体。扭矩是力与力和支点间的距离(系统旋转的中心点)之间的叉积,叉积仅吸收垂直于距离作用的力的分量。使用三角法将扭矩定义为: T = R X F,T- 扭矩,R- 径向距离,F- 力。如果增加力的施加点和支点之间的距离,则在相同的力下会产生更多的扭矩由于只需要固定的扭矩来举升负载,因此,只要增加径向距离,就可以施加较小的力。

当杠杆的每个支点(相对于支点)施加的力相同时,杠杆达到平衡。通常,一个力越靠近支点,杠杆在另一端达到平衡所需的力就越小。此外,通过改变力或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放大或减小杠杆的力量,从而延长一个臂而缩短另一个臂,达到省力的效果。 

杠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1类杠杆的支点位于负载和力之间。游乐场跷跷板是1类杠杆的一个例子。2类杠杆的负载介于力和支点之间,独轮车是2级杠杆的常见示例,其支点位于车轮处,力作用在把手上,而之间则承受着重物。3级杠杆的力位于支点和负载臂之间,钓鱼竿是3级杠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渔夫的肘部是支点,渔夫的手是动力,渔夫的诱饵是负载。 

第2个回答  2020-07-30
因为根据杠杆原理,力臂越长用力越小,所以支点越接近物体翘起物体的力量使用的越小。
第3个回答  2020-07-30
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俗称的杠杆原理,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长度的时候,阻力不变,翘起物体使用的力量就会变小。
第4个回答  2020-07-30
这是因为杠杆原理,这是一个物理方面常用的原理,能够让人借助工具省力的完成某些工作。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