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运行千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会被朱元璋废除?

为什么会被朱元璋废除?

因为当时有一个宰相名叫胡惟庸,朱元璋对他很是信任,在得知他有谋反篡位的之心的时候,朱元璋一怒之下把胡惟庸等大臣全部杀了,这个时候朱元璋意识到宰相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就废除了宰相制度。

胡惟庸上台以后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嚣张跋扈,打压异己,更厉害的是仗着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很多政务都不向朱元璋汇报就独自处理,一旦看到有对自己不利的奏章就拦截下来,并对写奏章的人进行报复,逐渐自己的野心也暴露出来了。洪武十二年,胡惟庸被人告发后,朱元璋知道他有谋反之心龙颜大怒就把胡惟庸以及和他站在一边的大臣都杀了,后来了解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愤怒不已,大发雷霆,一共诛杀大臣将近三万人。

胡惟庸被杀以后,朱元璋就立刻罢黜丞相职位,不仅如此还规定自己的后代也不能再丞相。胡惟庸被诛杀是他“自作孽不可活”,不过也不能说宰相制度就是因为他废除,朱元璋是很聪明的,他早就知道宰相对有很大的威胁,他对于皇权有十分强烈的占有欲。朱元璋之所以可以忍受胡惟庸专权七年,除了要铲除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想要废除宰相了,他只是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个合适的理由。

可以说胡惟庸在这个制度的废除中,说白就是一个炮灰,也怪他自己野心太大,导致自己惨死的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

《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丞相与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专权的丞相胡惟庸后,就彻底废除了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丞相一职在中央政权里的彻底废除,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丞相之职,建议权归六部,决定权归皇帝。而最后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

为丞相这一制度殉葬的是这最后的三位丞相以及与之有关联的几万人:原丞相李善长,在十年后(1390年)李善长以胡党获罪,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左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前后延续达十年之久;

右丞相汪广洋,也因为与胡惟庸案有牵连,在流放途中被诛杀。

所以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

第2个回答  2019-11-13
中国古代一直有相权跟皇权的斗争,包括三省六部制,这些都是在削弱相权,毕竟以前宰相的权力太大。皇权感到威胁,到了明朝,已经高度集权。皇帝有能力废除宰相了。到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中央集权到达封建社会顶峰。
第3个回答  2019-11-13
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罢除了宰相这一制度,为的就是将权力紧紧抓在皇帝的手中。
第4个回答  2019-11-13
因为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的权力极大,而朱元璋想要独自一人掌管大权,不想被他人牵制,所以胡惟庸做了替死鬼,成了朱元璋的枪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