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两京制的唐朝,东都洛阳的地位,为何能超越国都长安呢?

如题所述

唐代在继承隋代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两京制,其中东都洛阳的地位在当时甚至超越了国都长安。洛阳确实曾作为陪都存在,但这一地位主要是在高宗之前和玄宗之后体现的。从唐高宗到唐玄宗时期,洛阳被视为“两京”之一,这一点不容置疑。
在现代,从西安出发,若想通过陆路向东行进,最快捷的方式依然是经过洛阳。宁西铁路陕西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历史往往让人不忍细看,隋文帝因建都长安而两次成为逃荒至洛阳的“难民首领”,这一事实常被忽略。即使是如唐太宗和唐玄宗这样杰出的君主,也走上了隋文帝的老路。
不仅是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也同样重要。在唐代的朝堂之上,若有人敢说长安方言,往往会遭到嘲笑。这一点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切韵》一书中也明确指出,“中华音切,莫过东都”。在西周、隋朝、唐朝,洛阳一直是国都,而在西周初期,周成王迁都至洛邑后,西安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陪都。隋朝时,隋炀帝迁都洛阳,西安则成为陪都。唐高宗到唐玄宗时期,西安同样只是唐朝的陪都。因此,在盛唐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唐朝的都城实际上是洛阳,而非西安。这一历史事实从描写洛阳的唐诗多于描写长安的唐诗中可见一斑。
在盛唐时期,东都洛阳与长安地位并重,并无主副之分。西安作为陪都,是后来西戎为了给洛阳加上的名头。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以及唐玄宗开元前中期,洛阳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长安。唐高宗显庆二年开始,他就在东都洛阳执政,直至去世。武则天更是将洛阳提升至神都的地位。玄宗前中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洛阳执政。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这四位唐朝鼎盛时期的皇帝,都高度重视洛阳的地位,将其作为唐的东都,其地位绝不逊色于长安。后来唐玄宗迁回西安不久,唐朝便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势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