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为什么能获得自尊

如题所述

我们要自信,做人要有自尊等等,这些都没错,其实还有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你知道你知道自尊、自我价值、自信与自我认知的区别吗?其实很多人有时候会将这几个词的概念给弄混了呢!

自信,是你有多相信自己,你能做什么。

自我价值,是我们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感觉。

自尊,是你在不同领域对自己的感觉,比如智力、个性、外表和成就等方面。

自我认知,是你有多了解自己的才能、天赋、能力、好恶以及需求等等。

1.自信:缺乏自信的人很难尝试新事物或接受新挑战。焦虑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缺乏自信会让你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得退缩,并倾向于去做那些有把握有信心的事情。

2.自我价值:低自我价值感会动摇你本应该为自己争取的事儿。你值得别人的关注和爱吗?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吗?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为别人提供帮助,并从中获得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低,会让你不相信自己,阻碍你获得属于自己的权益。

3.自尊:当你缺乏自尊的时候,你会以一种低姿态来和这个世界相处。你的出发点是“我不够好”。你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被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所影响,即使它肯定不是真的。所以,像莫莉这样即使在普通的互动中,一旦这种”我不够好”的念头占上风,就一定会带来不良影响。

4.自我认知:你对自己的认知恰当、准确吗?你能预测自己在某些情况下的行为或感受吗?你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偏好吗?

缺乏自我认知,使你很难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很难相信自己所做的决定。

虽然自尊、自我价值、自信与自我认知这四个词的区别还是有的,但是缺失自尊、自我价值、自信与自我认知的原因有时候会是相通的,就是童年时期感情被忽视了,在小的时候因为家长的忽视或者是长辈们的对这方面教育的缺失就会导致了一些人会有些自卑,容易缺乏自信、自尊、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

当然,童年的缺失缺失很难弥补,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改变,可能短时间内不会让我们突然变得很自信,但是只要你认识到了这些总是会去改变自己,用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让自己去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难以拥有良好的、健康自尊的另一个理由是影响自尊领域本身的特性。原本在不同领域中获得满足感的概率就有高低之分,对于获得满足感概率和较低的领域,相对而言就比较难以感受到自尊。比如,在外貌、他人认可和竞争领域就很难感受到较高的自尊。因此,从哪里寻找自尊也对健康的自尊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外貌,他人认可和竞争等带来感受自尊较难的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想在这些领域感受到满足的话,需要外部认可。对自己作出积极评价但没有外部相应的反馈,人们很难得到对自身的满足感。

实际上,研究显示,依靠他人认可来获得自尊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表现出无法对自己满意的现象。此外,他们的自尊也是不稳定的。因为他人的反馈是极其多变的,受到消极反馈时自尊会一下子跌下去,但是收到积极反馈时的自尊又会瞬间上升,依靠他人的认可而获得自尊极其不稳定。因此大家会认为自尊的稳定性对健康自尊的贡献绝不亚于自尊本身。

所以拥有不为他人左右的观念的人,自尊受到威胁的情况会相对较少。但是缺乏对自我观念的认同且有强烈获得他人认可想法的人,自尊容易受到威胁。在校的威胁都会让他们反应过度。这种脆弱不安的自尊仿佛是定时炸弹,会随时侵扰我们的生活。

总之,依托于外部的自尊是不安稳的且不健康的。不管实际的表现有多优秀,只要有人不看好自己,人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当中。所以为了拥有健康的自尊,要把自尊从依靠危险且无法预测的外部因素转移到坚固且安全的内部因素之中。
第2个回答  2020-12-05
鼓励自我认知和培养自尊心

另外一条原则是:你的关注与赞美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你4岁的孩子建造了一个精致的积木城堡,他把人形玩偶当成了城堡里的老百姓,这时,如果你正想着白天的工作,随口说上一句“真是个不错的城堡”时,他是不会受到鼓舞的。

相反,如果你兴奋地转向他,两眼闪动着赞赏的光芒,对他说:“哇!我敢打赌没人能攻破这座城堡!”这样,你就会让孩子由衷地感到:你对他的尊重就像一道温暖的光围绕着他。

所以,仔细地去看、去听宝宝所说所做的一切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事情,当他取得新成绩时跟他一起开心庆贺,关注他的手势,关注他思想和身体上的巨大变化,这样,你会帮助他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的能力。对他来说,当你看到了他的一些冒险行为,或是他有别于以往的做法时,并且,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关切的回应时,他就会知道他在进步,他的进取心得到了你的赞美和尊重。

你对宝宝点滴进步所给予的温暖关注对他而言至关重要。在他3个月大的时候,他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在他6个月大的时候,他懂得用两根手指做出加油的姿势;在他1岁的时候,他靠着沙发第一次去尝试平衡站立;在他18个月大的时候,他能用积木搭建起摩天大楼;而当他长到8岁时,他第一次用头顶足球。宝宝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绩能带动其他方面都得到提升,他的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增强。

适当地提高新任务的难度系数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正如我此前所提到的,发展孩子积极的“能做到”的态度,一种方法是安排新的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让他每次取得至少70%~80%的进步。如果你对他取得的那些小小进步感到骄傲,那么他就能从自己的成就中体验到真实的、自我感知的乐趣。

最后,可以使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词语。比如,当你说“我很高兴你对沙鼠很有礼貌”,“你画的房子真像罗塞姨妈家的”,或者“这诗写得真优美”,他就会感到自己真的做了很特别的事情。他的自我意识会开始扩展:“我是关心动物的人”,“我能学好画画”,或者“我真的能写作”。在他开始为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感到骄傲的同时,他也能开始接受自己的一些缺点。当然,他还是会对自己的消极个性感到有些失望和尴尬,但因为他有天赋的优秀品质,所以他是不会被打垮的。

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所有方面,甚至是那些不讨人喜欢的方面,这需要你为他提供温柔但坚定的行为限制。你给他制定的行为界限让他明白,他能控制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当然,这种行为界定并不是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当他从最好的朋友那儿“借了”新的马丁机器人,把它藏在自己的书桌里时,他需要你在他身边蹲下身来,温柔地注视着他低垂的双眼,用你的手牢牢抓住他的手,跟他说,他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问题很严重。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告诉他如果朋友发现自己的机器人没了该有多伤心,然后,你提出一个合适的建议来弥补这件事,这会大大减轻孩子的羞愧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孩子将会慢慢接受自己个性中的好与坏,愚蠢与聪慧,害羞与大胆,嫉妒与大方
第3个回答  2020-10-24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原理
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或者说意识的形成,是来源于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后,经由记忆和思想产生的反应。因此,在形成记忆之前,个体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如果说记忆是一切思想的基础,那自我认识就是个人基于思想之上的对于环境的反应。当一个人的记忆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后,比如出现了完全来自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力,个体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我存在、我占有、我需要、我想的想法,不断地通过思维和想象力,加强个体对自我的认知,直到个体有机生命体的结束。故自我认知从大脑的记忆力开始起,直到记忆力的消失,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
个体对于自我的存在,行为和心理的认知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小孩子会让经常出于好奇心而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和事情。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比较朦胧的,只有在经过不断地试错和加深记忆以及思考学习后,对于自我肌体的存在感才会渐渐成熟。随后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区分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决定是否要做。最后才是对于自我心理的认知。一般来说,这需要一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具备这种察觉自我心理变化的能力。个体开始区分个人肌体行为和心理行为的差异是自我心理认知的开始。

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