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唐太宗,每个君王都有谥号,到底是谁帮他忙取的?

如题所述

古代历史上的一些统治者,喜欢把自己称为某帝某宗,如汉武帝,魏文帝等等,再者就是一些过时的统治者喜欢把自己称之为某宗,例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等。而这些谥号,到底从何而来?

历史上最早把统治者称之为皇帝的,应该从秦始皇那个朝代所谈起。在此之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统治者把自己也称之为王,例如楚王,齐王,赵王等等。但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作为秦朝的统治者,一举灭掉了六国,从而平定了天下。

当时他自认为自己功不可没,所以他一直研究应该得到怎样的称号才能证明自己的伟大功绩,经过秦始皇的反复考虑,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决定谥号为“帝”称之为皇帝。

而其实这些时候都是统治者用来盖棺定论的,但是唐高宗李治死后,当时他的皇后便是武则天,而武则天也是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后,他给李治的封号,便是天皇大帝。后来武则天一思考,这个谥号并不合理,总不能把李治称之为唐天皇大帝吧,所以后来只能把谥号改为某祖某宗了。

自从武则天开了先河之后,从此帝王的谥号便如脱缰的野马,越来越长。直到明清时期,谥号的字数已经长达二十多字,比如慈禧的谥号就有26个字,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真的是写字不嫌累啊。

当时武则天之前的皇帝唐太宗,本来封号就是唐文帝。在武周时期之后给太宗多次加谥,之后便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这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古代帝王。

但是,在这些熟悉的称谓背后,其实隐藏着这样一段皇帝称谓的演变史: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皇帝的称谓方法其实是不同的,汉武帝、唐太宗和康熙帝,其实其背后分别代表了3种不同的称谓规则。

在历史上,从汉朝到隋朝,一般使用皇帝的谥号作为其称谓;而从唐宋到元朝,则是使用皇帝的庙号作为称谓;而到了明清两代,年号又取代了庙号,成为皇帝们新的代名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1
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而皇帝的谥号都是由下一任帝王决定或百姓上谥。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