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流程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图如下:

一、明朝科举考试流程:

1、明朝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院试或童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这个“童”字是初级、而非幼儿的意思,所以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

2、这一级考试是在州县范围进行的,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考试成绩有六等,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3、当上秀才已经有些特权了,如以免除一个人的徭役、见到县官可不下跪等等。

4、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更高一级,即省一级的统考。

5、第三级就是会试了,会试就是各省精英之间的比拼。随着考试级别的升高,就越来越严格了。首先是考试场所的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场考试的严格程度。

6、考生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7、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主要有策问、传胪、赐宴、谢恩、行释菜礼、立题名碑等。

8、在这场考试中,考生将面对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考生完成了答卷。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

9、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了,当然仅仅只是资格而已,如果恰巧需要官员的情况下正好有官员病逝,正好有机会从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3
读书人先要入私塾学习,县一级官府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县试,连考五场;考过县试的可以参加府试,连考三场;县府两试通过的即为童生,童生再参加由各省主持的院试,通过者名生员,又叫秀才。秀才可以在官学学习,进入士大夫行列,可以参加乡试。
清朝初入学的生员称附生,经过一次考试后称增生,增生再升一级为廪生。
乡试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生员考乡试前需要参加科考,俗称秋闱。考官由翰林官担任。乡试连考三场,一场三天,这九天考试都要在号舍内,时间不到不许外出。乡试发的榜称乙榜,又叫桂榜,考中者称为举人,头名称为解元,二至十名称为亚元,此时读书人便有了做官的机会。
举人会于次年二月进京参加会试与殿试。会试一般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俗称春闱。同样是考九天,一般由内阁学士主持。会试的榜称为杏榜,中榜者为贡士,头名叫会元。

贡士于同年四月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主持,亲定结果。殿试只考一天,榜叫甲榜又叫金榜。金榜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都叫进士,是考功名的尽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