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忧国忧民思想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

如题所述

关于中国诗歌忧国忧民思想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如下: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湖北秭归人,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屈原年少成名,长于博闻强于辨识,明于治乱,二十岁左右就平步青云出任楚怀王的左徒职位(相当于副宰相职务,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对内对外一切事务皆能处理得妥妥当当,是一位全能型的年富力强的极有潜力国家干部,深受怀王信任。屈原主张修明法度,选贤任能,实现富国强兵。对外联齐制秦,进而一统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大统一。

当然,屈原的主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就对屈原的主张不屑一顾,凡是屈原主张的认为正确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就想方设法予以否定与质疑,因此屈原不断遭到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反对与谗毁,致使被黜为三闾大夫,流放汉北,顷襄王时再度流放江南。

满怀愤懑的屈原,孤孤单单从郢都到鄂渚,入洞庭,溯沅水,至溆浦,回度湘水,进入湖南汨罗江下游。当时,汨罗江下游一带是楚属罗子国境域,罗子国人烟稀少,道路荒远、民风野蛮。在战国初期,罗子等附庸国被楚所灭,汨罗江下游便成了楚国南方一个边远的城邑。屈原遭到流放后,居住在汨罗江北岸的玉笥山。

拓展知识:

这些诗篇想象丰富而灵动,感情真挚而深邃,志高义远而深触人性,光芒万丈而又异彩纷呈,有心留香香远去,无意争春春自来(夕阳匆匆潘正伟语)。流放中的屈原,没有因为个人的失意与不幸而萎靡不振,反而斗志昂扬,这些作品的问世,奠定并成就了屈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