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对联是什么?

如题所述

1,陕西岐山县诸葛亮庙前的一副对联:

上联: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

下联: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对联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诸葛亮忠肝义胆,所写的两篇《出师表》是《六经》以来最好的文章了;刘备托孤给他,他为了辅佐刘禅,光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可以和三位先贤并列的第一人。这幅对联主要是从诸葛亮的品行方面来说的。

2,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对联: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武侯祠内的一副赞叹诸葛亮的对联,此对联主要点评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协助刘备取得了蜀地,平定了南蛮,与东吴联合以抵抗北面的曹操,行军打仗时的诸葛亮坐镇军中运筹帷幄,赤壁之战的时候,又想到了用火攻的绝妙计策。

3,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

上联:两表酬三顾;

下联:一对足千秋。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4,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对联。

上联:一对二表三分鼎;

下联:六出七纵八阵图。

此对联概括总结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一对即隆中对(与刘备探讨以后的对策);二表即出师表(向刘禅阐述出兵讨伐曹魏的上表);三分鼎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争权(与曹魏、东吴孙权建立相抗衡的争权,形成三足鼎立);六出指出去祁山(诸葛亮出伐曹魏的次数)。

七纵即七擒孟获(抓了孟获七次,又七次放掉,使得南方心服口服,为讨伐曹魏奠定了后方的稳定);八阵图为诸葛亮所创的一种阵法,称为八阵图。

5,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上的对联。

上联:淡泊以明志;

下联:宁静以致远。

该联语出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诸葛亮所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6

根据对联:

收三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艾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2、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3、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4、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六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5、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

6、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

7、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

8、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

9、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10、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11、水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扩展资料

除军事上的功绩外,在政治和经济上,诸葛亮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1、政治:廉政亲民,注重法律。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2、经济: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