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古诗词不押韵

如题所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李白、王维、苏东坡、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谨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为什么有一些有名的诗词、对联不按韵律规则写?
部分位置的字不需要考虑平仄,或者平仄没严格达标的 不需要用韵的地方不需要押韵 除了近体诗和词外,其他诗作对押韵没有严格要求 部分名句,并非因为押韵平仄好而成为名句,而是因为本身这句话写的好 首先,读音不同,如在古代大多数韵书里,来和飞、衣和居等,是在同一个韵部。也就是在古时候这些字...

为什么有的古诗词不完全押韵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

李商隐的《乐游原》和袁枚的《所见》这两首名诗为什么都不押韵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六甲番人曾讨论过有些唐诗用普通话朗诵并不押韵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汉字的发音在当代普通话、方言和古代官话都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一些古诗用普通话朗诵起来会觉得韵味大减,甚至无韵,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普通话朗诵,这首...

为什么有些诗没有押韵
3再者诗歌的最初,象诗经,乐府一类,古体诗歌,诗歌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对韵和平仄没有太大要求,所以有的确实没有压韵!古体诗一般不押韵,李白的59首古体诗有押韵的,有中间换韵的,也有无韵的。5古7古,绝句都要押韵。诗是如此,词曲亦然,只不过词曲的韵脚和诗不一样,有的隔句押。不押...

为什么李商隐的《乐游原》和袁枚的《所见》这两首名诗不押韵呢?
主要原因是现代普通话、方言和古代普通话中的许多汉字音发生了变化,这也导致了一些古诗被用普通话背诵。它会觉得魅力大大降低甚至押韵,比如李商隐《乐游原》:晚上,心情不愉快,开着车去古。夕阳,无限美好,只近黄昏。用普通话读,这首诗的原文和幽幽显然没有押韵。按《中华新韵》,“原”...

为什么古诗不押韵?
诗、词、曲押韵规则各有不同,概述如下:一、古体诗(包括古风、歌、行、吟)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二、词和曲因词牌、曲牌不同,押韵规则不同。有的规定较严,只能押平声或仄声韵,中间不能换韵;有的规定平仄韵可以通押;有的规定中间必须换韵等等。三、近体诗押韵规则较为严格...

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为什么不那么押韵
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之所以不那么押韵,是因为普通话是胡化了的中古音,所以,普通话读有些古诗词不押韵。中古音胡化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入声在普通话中完全消失了,带入了卷舌音。汉语言读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和现代音。上古音是从上古到南北朝,中古音从隋唐到两宋,近古音从元到清,现代音从民国...

为什么有的古诗词不完全押韵
古诗词是必须完全押韵的!而由于在古代的读音体系和现代稍有所不同,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音在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中被弃用了,也就是说由于字的发音发生了变化,使某些古诗词出现了不押韵的情况。

为什么很多唐诗和宋词都不押韵
一,是有些句可能允许不走韵理.二,是有些字在古代是一个韵部中的,若用现在的读音去读,自然不会押韵.比如斜(xie),在诗中多发音(xia).还(hai),在诗中音多为(huan).白(bai),在诗中也常念为(bo).

为什么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杭州春望》中最后一句不押韵?
在唐代的古诗词中多记作“斜(xia)”,仅有如此才可以压韵!此斜字在清朝以后也有记作qia!的(在这里不予以详赘)。“斜"字无论在《切韵》,《广韵》206韵,和《平水韵》106韵中,都安排在<家花>韵角中,与家,花,沙等同为一个韵角→鼻韵母里都有a。在《平水韵》中的九麻韵中就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