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何会有“西来的祖宗,东来的娘”这一古谚语?

如题所述

这是陕西人改变的,明明是陕西人有“西来的祖宗,东来的爷娘”。甘肃秦州给了陕西人“秦”,河南陕州给了陕西人“陕”。

陕西《民歌拾遗》《信天游-思爷娘》


山丹丹那个花儿开,

红个艳艳,

先人的恩情不能忘!

生生世世不能忘,

西来的那个祖宗哎!

东来的爷娘,

生下了蛋蛋娶婆娘!

窑洞洞那个美哎,

土炕炕上面浪,

西边的祖宗呦,

东边的爷娘!

一个给我名哎,

一个给我姓!

爷娘恩情永不忘!

永远不能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0
【西来的祖宗,东来的娘'】
为什么洛阳人中流传着这样的古语呢?这要从夏商周说起了。陕西人周公率陕西殷八师建设洛邑(洛阳),以震“东夷顽民”,正式开创了洛阳的建城史。并且将一部分“顽民”迁移至洛阳。陕西殷八师,每师3500人,共28000个血性的汉子,这些人从西边陕西迁移到了洛阳,自然和当地的殷商女子婚配,周人和殷人自然就融合在了一起,相互通婚者自然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后来就留在了洛阳,成为了洛阳这座历史古城的祖先。故而有了古语“西来的祖宗,东来的娘” 之说。
第2个回答  2020-05-20
谈起陕西,不得不说“周人”和“秦人”,陕西也常称自己为“周秦发源地”。但其实周人来自于中原地区,周人的祖先是五帝之一的帝喾,帝喾出生并建都于河南濮阳,周人作为夏朝遗民在夏商之际西逃来到陕西,周人把这件事记载为“自窜于戎狄之间”,所以当时的陕西无疑是戎狄生活区域,周人在陕西地区通过与戎狄联姻已经攻伐弱小戎狄逐渐站稳脚步,后来逐渐东迁最后到达夏人曾经的核心区域洛阳。再说秦人,秦人先祖就是跟着大禹治水的伯益,长期生活在山东,周初一支迁移到甘肃,一支留在了山东,后面基本重复周人方式在西周灭亡后留下的戎狄占领区陕西地区打出一片天下。由于陕西发源的周人和秦人都是从函谷关以东这片山东地区来的,通过与陕西及西部戎狄联姻而发迹,所以在关中地区有东来的祖宗(周秦),西来的娘(西戎)。
第3个回答  2023-09-28
陕西民歌:《信天游-思爷娘》陕丹丹那个花儿开,红个艳艳,先人的恩情不能忘!生生世世不能忘,西来的那个祖宗哎!东来的爷娘,生下了蛋蛋娶婆娘!窑洞洞那个美哎,土炕炕上面浪,西边的祖宗呦,东边的爷娘!一个给我名哎,一个给我姓!爷娘恩情永不忘!永远不能忘!
为什么会有“西来的祖宗东来的娘”。是陕西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更有历史渊源的底蕴在。相传在古代西北地区是戎狄聚集地,并非今日所说的华夏之地。古代中原文化为中华正统。秦朝前期战国时侯 秦、魏、韩、赵、楚、燕、齐。这些诸侯国把当时的秦当作外来户。非中华文化。更有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周游列国而独独不进秦。
当年孔子外出游历,以鲁国为原点。分别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周边国家依次游历,周游的国家包括了鲁国西南方的陈国,蔡国,楚国,宋国,北方的齐国。西方的魏国,曹国,郑国,京城和东方的杞国。无外乎当时的秦的西戎色彩又比较重,往往被东方国家贬为“戎狄”。秦国地处西部边陲,仪狄之风盛行,孔子视秦国虎狼之邦,是不服教化的蛮夷。所以在孔子眼里是根本看不上秦国的,泛读史书。秦发源在今日的甘肃天水。位于秦朝咸阳的西方。正符合:西边的祖宗这句话。
那么:东边的爷娘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嬴政统一之后的事情了。把当时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带到了今天的关中地区。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六德(智、信、诚、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让统治者和管理者各司其职,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的强盛也指日可待。而儒家思想提倡的德并不仅仅是伦理道德的准则,而是以理服人。
在当时秦统一后。大兴土木修建陵墓。奴役百姓为其建造城池宫殿和陵墓。只是后来民不聊生。造就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更有名句:王侯将相名有种乎。从而反对秦的暴政。秦国就在短短的14年后退出历史舞台。当时奴役前诸国百姓建造城池宫殿。诸国百姓迫不得已进入关中地区。成为了今天关中地区的一部分先祖。后来刘邦更是把长安作为都城,从而更先进的文化和各类技术进入到关中地区。致使中原地区加快了与关中的联系。所以东边的爷娘就此诞生。为了记录此事就有了今日民歌。
第4个回答  2018-06-13
不要脸的人还真多啊,这句谚语为什么2018年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而且任何资料和文献也查不到?
这是要为中国历史从周开始做铺垫吗?
真是服气你们这些历史盗贼,连这种方法也能想的出来,看看以前各个城市的宣传,2000左右的时候,西安可是三朝古都,现在成什么了,竟然敢说13朝!
光这个也就算了!还整天去诋毁洛阳,和洛阳比历史,比文化,比古都朝代,现在又给洛阳造了一个谚语,真是厉害了!

学历史文化,不去看史书和文献,都在这里研究编纂谚语来了,厉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