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不学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他究竟差在哪里?

如题所述

李世民无法成行的原因 贞观五年正月,东突厥已平。赵郡王李孝恭等人请求封禅,李世民不许。 贞观五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上表请封禅,又不许、 贞观六年,群臣毫不气馁,再度请求。李世民说: “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读完太宗皇帝的口谕,不少吃瓜群众会想:李世民真是看透了封禅,他说只要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不就可以了,干嘛要去封禅!还有,想要祭天祭地,哪里不可以祭,跑到泰山就显得更有诚意?实在是高风亮节,不图名利。可实际上呢,这只是说辞而已,封禅和劝进有时候非常相似。如果群臣一上表就准奏,显得李世民蓄谋已久、急不可耐,求之不得;多推辞几次,谦虚些,我是架不住群臣的“猛烈攻势”,不得不答应的。就能在封禅的同时,赢得好名声,名利双收。有点像后来赵匡胤对石守信他们说:“你们贪图富贵,拥立我为皇帝。”说的他不想当一样。 果然,群臣“不依不饶”,再度请求,李世民一看,谦让了四次,可以了,决定准奏。突然,一个人的出现坏了唐太宗的好事。谁呢?猜都猜的到:直言敢谏的魏征。满朝文武,只有魏征和皇帝唱反调,其他人全都同意了。见状,李世民开始质问魏征: “你不想朕去封禅,是朕的功劳不高吗?” “高了!” “德行不够?” “够了!” “天下没有安定?” “定了!” “四夷没有臣服?” “服了!” “庄稼没有丰收?” “收了” “符瑞没有出现?” “现了” “那朕为什么不能去呢?”

随后,魏征道出了真正原因,李世民无言以对: “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唐太宗不比隋炀帝、清高宗,他接手的是个千疮百孔、萧条破败的江山。隋末战乱后,山东地区经济凋敝,人烟稀少,封禅好比千后的奥运会,规模浩大,劳民伤财在所难免,不堪重负的老百姓肯定会揭竿而起。 三十年后,李治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增加多少户口?” 答:“十五万”。 李治又问:“隋朝时有多少户口,现在又有多少?” 高履行说:“隋开皇中期有八百七十万户,如今只有三百八十万。” 永徽年间尚且如此,那么贞观六年,政府掌控多少人口便可想而知了。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家乡父老,魏征必须站出来反对皇帝,即使他看起来很不“懂事”、很不“合群”。 再说封禅也不是大唐一国的事情,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会应邀参加。等他们来到山东地区,还不得大开眼界,天哪,原来大唐这么穷,表面看:strong,仔细看:虚胖。这个时候不趁机南下,更待何时?如果百姓生活富裕,封禅能起到秀肌肉的作用;反之,则暴露我放虚实,刺激邻国进犯。李世民听后认为很有道理,加之河南、河北好几州洪水肆虐,于是停止封禅。

此后,李世民并没有打消封禅的念头。贞观十五年,时机好像成熟了,当年田舍翁魏征不是说经济不行嘛,现在将近十年过去了,老百姓的生活应该有所起色。于是下诏:明年二月封禅泰山。五月,并州父老闻讯来到皇宫,请皇帝封禅完泰山,记得回晋阳看看,那是当年起兵的地方,衣锦还乡,人生一大美事,李世民欣然答应。可这回运气欠佳,不久,太史令薛颐发现天象异常,“未可东封”,李世民只好放弃。既然是封禅,告诉老天爷在你的统治下,中国哪里哪里好,现在上天示警,当然得乖乖听从。边塞上,唐军与薛延陀战事已开,在这样的背景下,封禅也应该停一停。 贞观二十二年,行将就木的李世民依然对封禅念念不忘,可还是夭折了。他的身体很不好,兴建玉华宫已经劳民,河北数州又发大水,薛延陀部落急需安置:各方面原因接踵而来,唐太宗的美好愿望终归破灭,贞观二十三年,他在遗憾中离开人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有六位皇帝曾登上泰山封禅,分别为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史记·封禅书》援引管仲说法,认为春秋时期以前,封禅泰山的就有七十二家,而管仲所知道的就有十二人,比如无怀氏、神农、炎帝、颛顼、尧、舜……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人是否真的封禅难以确定。那泰山封禅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封建帝王亲临泰山及附近的小山,举行祭祀天地的活动,向老天爷汇报执政的成果。在山顶筑坛祭天称为“封”,在附近的小山筑坛祭地称为“禅”。封禅是许多帝王梦寐以求的事情,但真正成行的不过寥寥数人,为什么呢? 因为封禅不是买菜,想去就能去。

《史记·封禅书》开篇第一句便有说明:“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长话短说,就是封禅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受命于天、祥瑞出现、文治武功、道德高尚,最后还要有时间举办典礼。像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海清河晏、政绩卓著几乎是标配了,祥瑞比较简单,造造假就ok了。所以人们看名单的时候,对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没什么异议,认为理所当然。等看到唐高宗,心里不由一惊:竟然有他?再看到宋真宗,内心彻底崩溃:竟然还有他?其实许多人读看到这里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是唐高宗封禅的泰山,而不是他的爸爸唐太宗?相比于前者“懦弱”、“昏庸”的骂名,李世民似乎更有说服力。实际上,李世民也想去泰山封禅,群臣也多次上表。只是过程一波三折,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情节唐朝和宋朝非常相似,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宋太宗)想去没去成,第三代皇帝成功实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