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疫情防控规定

如题所述

1.发现疫情及报告疫情
如有师生在校园内发现有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者)后,第一时间拨打值班医务人员24小时电话(63861120、65106120),并通知该师生戴好口罩,原地等候。同时向综合及联防联控组报告。
综合及联防联控组立即向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向属地疫情防控部门报告。(2小时以内)(经济开发区疾控部门电话65505627或经济开发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值守电话63679110、传真63886137;蜀山区疾控部门电话65115420或蜀山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值守电话65125982、65121083,传真65125982、65121105;高新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值守电话65322063、65310378,传真65316350)。
流调转运组按辖区疾控部门要求进行流调和隔离转运;后勤保障与消杀组进行污染环境的消杀等工作。
综合及联防联控组立即向省教育厅电话报告(梅梅:62831840、15055168860、ssjgjc@163.com)(2小时以内),通过省教育系统疫情填报系统“涉疫紧急情况”栏目上报相关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核酸检测结果、隔离观察情况、学校封控情况等,根据事情发展及时更新续报。
2.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疫情出现后,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总指挥宣布启动应急响应,各工作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全力开展应急处置。
3.实施校园管控与封控
校园出现疫情后,综合及联防联控组第一时间请示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进行风险区域和风险人群的划定管控,并实施封闭分级管理。出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的实行校园“封控”;出现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切接触者)的实行校园“管控”。(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另行要求的,按照属地管理要求执行)。暂停校内一切线下教学活动,师生员工就地(办公室、教室、图书馆、宿舍、实验室、体育馆等)待命。配合属地疫情防控部门落实管理措施。
校园管控督查组立即加强校门口安保和校内安全巡查,严禁师生在校园内道路及公共场所逗留,加强校内楼栋的物业门卫值守工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确保全体师生进入相应房屋单元。各校区确定一个校门进出,其他校门一律关闭。除疫情防控需要,在封控管理期间校门实行“不进不出”,管控管理期间实行“只进不出”。运送生活和防疫物资的驾乘人员,交验相关证明,配合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佩戴N95口罩和必要防护。外市驾乘人员原则上不得入校,确有紧急需要进入校园,需出示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办理登记手续,并与校内人员对接后方可进入校园,将车辆停放到指定区域,由后勤保障与消杀组完成消杀工作。
学校实施封控或管控后1小时内,宣传教育与舆情管控组以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总指挥名义向师生员工发送《校园突发疫情情况告知书》,简要告知突发疫情及重点注意事项、后续工作安排等,及时通知校外师生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备。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未发布校园疫情信息前,不得通过网络等公开发布校园疫情信息。
4.协助开展流调溯源和风险人群排查
流调转运组第一时间配合属地疾控机构开展流调溯源,调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行动轨迹,开展传播风险评估,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与确定风险人员。协助排查追踪高风险人群,包括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者)等,开展传播链条分析,研判疫情动态进展。如排查出的重点人员还在学校,应第一时间管控,启用各校区设置的临时留观室进行隔离,立即联系属地防控部门进行闭环转运至校外集中隔离点。综合及联防联控组及时向省教育厅汇报。
5.高效开展核酸检测
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者)按照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要求在集中隔离场所进行;其他师生员工由检测组负责,组织至采样点集中进行。集中采样点要多点设置,由疾控专业人员评估后启用。核酸检测现场要加强管理,确保有序开展,避免人员聚集,督促师生做好个人防护。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检测组积极协调使用新冠抗原检测。使用抗原试剂盒自测阳性者应立即报告检测组,流调转运组立即将其转运至校园内应急隔离室,进一步开展核酸检测。综合及联防联控组立即报告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省教育厅。
6.及时调整教学运行
教学运行组根据属地疫情防控部门意见和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在指挥部的指挥下,暂停线下授课(含实验课程),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必要时可报请指挥部同意,采取临时停课等有针对性的工作调整安排。具体时限根据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动态调整。做好安全防范,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7.做好健康管理与监测
健康监测及人员管理组根据流调和风险排查结果,对师生员工进行分类健康管理。新发现的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者)由流调与转运组配合属地疫情防控部门进行立即转运、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一般接触者应做好登记,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和个人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间原则上不外出。在校师生员工加强每日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师生员工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与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视学校封控或管控情况,由指挥部决定是否可以返校。返校时,所在单位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
对防疫一线人员和工作志愿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睡眠休息。
8.全面消杀与环境管理
后勤保障与消杀组参照《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配合属地疫情防控部门根据受污染的状况和风险采取相应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做好工作台账和记录;对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浴室、公共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加强通风消毒;停止使用中央空调、箱式电梯,及时清除消毒剂残留;严格加强生活垃圾消杀,日产日清,并做好校园内垃圾、粪便、污水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实行闭环管理,施工人员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
9.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发生校园疫情时,心理危机干预组及时提供线上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合肥市咨询电话:66028008;学校咨询电话:63861590,QQ:180199976),组织专家通过多种渠道对师生进行心理疏导,舒缓师生心理压力,防范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心理“次生灾害”,引导师生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相关学院与学生家长联系,如实告知疫情情况和处置举措,共同做好学生的安抚慰问工作。充分发挥“家庭—班级——学院—学校”四级网络作用,对目标人群分类分层次开展精准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校园封控或管控实际,面向全校师生和校外隔离学生,开设疫情防控心理支持热线。对于确诊师生,所在学院和单位要加强心理引导和健康教育。对于集中隔离人员,要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形式及时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讲教材,介绍可利用的心理服务资源,引导其缓解压力,在有需求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于在宿舍或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对利益相对受损的群体进行心理疏导。
10.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
后勤保障与消杀组做好餐饮保障,为师生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严格食材供应渠道管控,保证食材供应质量、持续可靠、可追溯;严格监管采购、验收、食品加工过程、食品销售、留样和餐饮器具消毒等重点环节;从严加强生活服务保障人员健康管理。实行校园“封控”期间,食堂供餐立即停止堂食,并采用无接触式配送;实行校园“管控”的,食堂供餐采取:错峰就餐、单向流动、保持一米线,错位落座、减少交谈,提倡自带餐具、提供打包服务,即买即走,减少聚集。提供充足的洗手消毒设施,配备洗手液。
后勤保障与消杀组按学校防控指令及属地防控指令,及时做好公共洗浴、快递服务的管控升级应对,或暂停服务。
11.做好物资调配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物资储备组始终按照生活物资储备、防疫物资储备不少于28天用量做好应急物资购置和储备。校区封控和管控期间,物资储备组要按照封控或管控时间要求以及校区人员总量,向师生员工提供体温计、洗手液、口罩、 消毒液等必要疫情防控物品,为参与处置人员提供医用口罩、护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垃圾袋等;联系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畅通生活物资渠道,做好生活消费品保障,确保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供应有序;做好校内生活消费品价格监控和新鲜水果供应,确保量足价稳,并提供线上订货和无接触配送服务。
12.宣传教育与舆情管控
宣传教育与舆情管控组密切关注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发布的校园疫情信息所引发的舆情,以及疫情防控的形势发展变化,强化校内舆情监测与引导,利用校内媒体和官方渠道,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注意事项、辟谣信息和重大舆情信息等,防止舆情发酵,预防****件的发生。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未发布校园疫情信息前,不得通过网络等公开发布校园疫情信息。做好新冠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做好个人防护。
13.做好紧急医疗救助
综合与联防联控组接到师生医疗求助后,及时安排治疗,或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系、组织会诊和确定诊疗方案。如确需校外就医,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及时安排就近定点医院就医,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14、组织好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保障组组织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开展志愿服务,抽调机关部门下沉一线,充实各工作组人员力量,协助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
15.做好监督检查
纪检督查组及时排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通报,要求有关责任单位限时整改。对应急处置履职不力、准备不足、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16.应急状态降级或解除
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和精准防控原则,校园封闭分级管理降级或解除,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