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以下是关于“小康”概念的详细解释:
- 最早出处:“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为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这是“小康”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传统含义:在《辞海》中,“小康”被解释为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这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理解。现代诠注: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赋予了“小康”新的时代内涵,即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
小康社会的概念最早出自哪里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以下是关于“小康”概念的详细解释:最早出处:“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为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这是“小康”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传统含义:在《辞海》中,“小康”被解释...
小康社会的概念最早出自哪里?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小康社会是现代人所想象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实不是的,小康这个概念最早出自《诗经.大雅》中的篇目《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其中的康指的就是安康安居,而这句话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
小康社会出自哪部经典
“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礼记·礼运》。在这部著作中,“小康”被描述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它介于“大同”与“乱世”之间,既不同于完美的“大同”世界,也区别于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提到...
小康社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1. 1979年12月6日,小康社会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2. 小康社会源自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它描绘了一个富足而幸福的社会状态,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方面,旨在满足城乡发展的综合需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
小康社会是哪一年提出的
小康社会这一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12月6日。这一构想源自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描绘了百姓对宽裕、殷实生活的向往。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超越了仅仅解决温饱的层面,它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与满足。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小康社会6个更加是什么
一、关于小康社会的概念 1、“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2、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3、小康...
“小康社会”一词由何而来?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大雅》民 劳篇,其语境表达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的核心意旨在于要求减轻赋税,给予人民休息的空间,旨在让人民过上相对安宁、舒适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康”一词的概念逐渐演变为“低于大同社会模式”的含义。在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描绘中,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是谁先提出的
提出时间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羡察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谁首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并逐步把小康的表述引入到国家
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就成了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一共 40 次使用了“小康”概念。1982 年 9 月,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部古代文献?
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小康之源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小康"这一概念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起源于《诗经》的深远篇章。最初的记载见于《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描绘的是人民渴望从劳苦中得到些许安宁的生活状态。《礼记·礼运》中的社会理想 而将"小康"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