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

如题。复制的不要急用

 首先说袁绍这个人。这个人很有背景,按照说法叫做“四世三公”,他们老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可以说上是名门望族。而且这个人也很有一定的威信。你看我举个例子,董卓应何进的“邀请”,来京城除宦官,结果呢歪打正着,趁何进与宦官鹬蚌相争,自己成了丞相,名义上的东汉集团一把手,皇帝成了傀儡。董卓就想了:你们这些大臣,都说自己忠心,这个那那个这的,这回我来个更大的动作,我把皇帝都给你换了,你不是忠诚吗,看看你们还听不听我的话。结果,朝廷没镇住,董卓自己也成了人民的公敌了。最出彩的就是袁绍与董卓的对话。董卓向袁绍问了关于换皇帝的事情,袁绍说啊,什么皇帝是国主,换了不吉利;还有什么皇帝现在没犯什么错误,换了皇帝,与国家不利啊什么的。由此可见,这时的袁绍还是很关心国家安危的,至少还有点正义感。但这话激怒了董卓了,“臭小子,难道这天下的大事不是我董某人说的算的吗?难道我董卓的刀不快吗?”袁绍这是更显英雄气,回答道,“难道这天下只有你董大人的刀快吗?”说罢,愤然离去。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出来,袁绍有英雄的气概,是个不折不扣的枭雄,很有人缘啊!所以说,人生处世,在国家利益当头时,该正义就应该义正言辞的表现。这样做的结果是袁绍在一时之间,赢得了很高的呼声。
  但是,袁绍在官渡之战上的惨败,不但给我们教训,更给我们启示。首先,袁绍这个人政治头脑有,但是至少没注重在点子上。袁绍就认为,统一天下有地盘,有兵卒,有粮草,有威望就行了,至于别的,那就一概不在乎了。这就是舍本逐末了。曹操正相反,曹操注重的是唯才是举,注重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人才,正是有了这些人,才会事半功倍;至于别的,再有了人才以后,就都会源源不断的到来。最实际的就是,曹操在众谋士和将军的支持下,打败了袁绍,收编了他的军队,俘虏了他的谋士,占领了他的地盘。
  也许有人会问了,袁绍也有很多谋士啊,孔融就说过曹操不是他的对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袁绍在任用人才方面也是缺点颇多,我只举一点,那便是,袁绍任用或听从的人是那类拍马屁的,说好话的,说他袁本初功高盖世,三国无双的人。例如:郭图啊,逢极啊什么的。而真正有益于社稷的人才如:田丰,沮授啊,不是被下了大狱,就是被夺了兵权。袁绍战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田丰。为什么?因为田丰比自己正确,因为田丰做得对,袁绍看重面子,但是,你要记住,你将永远丢掉里子。人不能太自大,太忽视他人,尽管别人的话会重伤自己,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一点要踩在袁绍的肩上,做个行动的巨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8
曹操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曹操其实是个很优秀的人.司马昭的确有才能,但曹操白手起家,能有三国鼎立的局面都是他一手所建,而后来只称魏王.司马昭继承父亲地位,才乘机篡位,要论"奸"的确奸,他只能称的上是个有头脑的"领导者",但却比不上曹操的雄才大略! 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20
《怒鞭邮督》
刘备:宽厚、能屈能伸
张飞:暴躁、嫉恶如仇

《温酒斩华雄》
曹操:机敏、知人善任
关羽:勇冠三军
袁术:心胸狭隘
袁绍:多谋无断

《吕布戏貂蝉》
吕布:色胆包天
貂蝉:忍辱负重

《关公斩貂蝉》
关羽:大公无私
貂蝉:情深意重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关羽:超凡绝伦、勇武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义薄云天

《徐庶之降》
徐庶:孝顺、忠义

《借荆州》
刘备:不择手段、腹黑
鲁肃:忠厚老实、眼光广远

《关羽单刀会》
关羽:豪气干云
鲁肃:聪明、仁和

《水淹七军》
关羽:威震天下、国士无双
于禁:苟且偷生
第3个回答  2013-11-18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回答问题 就都是些专业语言 我这么告诉楼主吧 三国分为 黄巾之乱 讨伐董卓 群雄割据 三足鼎立 你就从中找主要角色 关键性人物 就好了 十常侍 董卓 吕布 王允 袁绍 曹操 郭家 许攸 刘备 关于 张飞 刘表 张绣 孙权 孙坚 孙策 鲁肃 周瑜 诸葛亮 徐庶 赵云 黄忠 马超 于禁 庞德 庞统 虚晃 张颌 典韦 许褚 姜维 贾诩 荀攸 荀彧 司马懿 马腾 马岱 孟获 张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1-18
去看百家讲坛,最详细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