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的应用领域

如题所述

国家第一批永久不允许出国展览的文物中“何”尊,筑有饕餮纹,是目前最早记录有“中国”二字的器物。以下介绍古代饕餮纹文化: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铜觥:器通高17.7厘米,由器身、足与盖所组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时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纹铜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径7.5厘米,腹部饰以饕餮纹,上下饰以连珠纹,祭祀用。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
又如牛首饕餮纹铜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 30.5厘米,口径28厘米,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出土,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纹爵,在商代是五侯级贵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为饮酒器,前有饮酒的“流”,中有杯,后有尾,一侧有耳,下有三足,“流”与杯的之间有柱,除能装饰外,还有饮酒时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饮过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后逐渐消失。 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纹装饰。
如饕餮纹半瓦当:系古代屋顶防水建筑构件,用泥土烧制而而。1957年,在广安门桥南约700米护城河西岸,发掘出纹半瓦当,经考古工作者鉴定,系战国时期燕国宫殿建筑特有的殿顶防水部件。饕餮纹半瓦当为揭开北京城建城的悠久历史及高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有力证明。1972年又在宣武区韩家胡同处,也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饕餮纹半瓦当和兽面瓦当各2件。
另有战国饕餮纹瓦当:多为半圆形,图案浮雕比较大方,远视效果好,块面整体感明显。 2012年2月份,一则“第五套百元人民币存在‘跪拜猫’”的微博在网上流传,中国人民银行回应此为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2月8日,又有网友发出“20元人民币上有面具”的微博,这位网友说:“一百元人民币上有天猫,20元人民币上有面具!赫然发现20元人民币上居然还有类似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设计师是怎么了?!同学们今天你在人民币上发现了什么?”
第五套人民币20元币的正面,“中国人民银行”和“20”数字之间的花纹里,确能辨认出一人头形状,眼睛、鼻子、耳朵、嘴、下巴都像模像样,与网友配发的“金沙遗址金面具”和三星堆“青铜兽面具”图案很相似。成都商报记者就此事联系到金沙遗址博物馆,该馆副馆长朱章义告诉记者,20元人民币上面的是“饕餮纹”,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而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面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有两个鼻孔,阔口,长方形耳,耳垂有一圆孔;下颌齐平,内折。从金面具背面的痕迹观察,推测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某种物体之上,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对于20元人民币上的花纹和金面具,朱章义表示两者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只是20元人民币上面的是饕餮纹中刚好绘制成了一对立眼,与金沙金面具的立眼看起来很相似,另有钱币专家称,这种设计源于防伪和艺术双重考虑。 商:饕餮纹大铙,高48.5厘米,天津市博物馆藏,此类单件大型铜饶,只能安放在特制的座架上演奏,即植鸣。
古代还出现过饕餮纹祖乙爵,香炉,纹禅,纹首蟠,纹直内戈,纹花瓢等。可见饕餮纹与我们的汉族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先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以下介绍现代饕餮、饕餮纹文化:
饕餮纹与雕塑艺术《起舞》的原型
北京市义安路与天桥北路交会上竖立着一座高大的青铜雕塑,它远看像古代的酒器,但细看其三足鼎立的形象仿佛是三个抽象的人物在跳舞,雕塑的名字叫《起舞》。其渊源即是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从两件青铜器——商代前期的纹爵所受的启发,进行艺术设计而塑造。现代还有饕餮纹设计的室内建筑设计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