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网之鱼的成语典故

如题所述

漏网之鱼故事,现在这一个成语小典故你们知道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2

晋襄公打败了秦国。秦国的将军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都被俘了。后来晋襄公听母亲说,秦国和晋国是亲戚, 冤仇宜解不宜结, 他就放了这三个俘虏。

这时, 晋将先轸一听说国君把秦国的俘虏放走了, 当下三步两步地跑去见晋襄公,说服他收回成命。

大将阳处父立刻提了刀,驾车去追。三个人只是叫苦。却见河边有一只打鱼小船,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跳进船里,原来打鱼船是秦国派来接应的。阳处父追到河岸,眼睁睁地瞧着他们远去了。

于是他们成了“网漏于吞舟之鱼”。即: 鱼网疏漏, 可以吞下船的大鱼都被漏掉了。后来, 这句话就演变为“漏网之鱼”。

扩展资料:

【拼音】lòu wǎng zhī yú

【典故】网漏于吞舟之鱼。  《史记·酷吏列传序》

【释义】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用法】作宾语;用于罪犯

【近义词】丧家之犬、亡命之徒、漏网游鱼

【丧家之犬成语典故】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一个人的)外形、相貌,是细枝末节(或“不重要的”)。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亡命之徒故事】: 唐朝末年,乐彦桢的儿子乐从训经常与狐朋狗友聚众滋事,他买通都统王铎的歌女,率领一帮亡命之徒杀了王铎的全家,夺取他的金银财宝。乐彦桢任相州刺史时,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滥杀无辜。不久乐彦桢被儿子气死。罗弘信率军消灭了乐从训这批亡命之徒。

【相反词】网中之鱼

【辨义】惊弓之鸟和“漏网之鱼”结构相同;字面意思也有相近之处。但~指受到惊吓、遇事惊慌或疑神疑鬼的人;“漏网之鱼”则指逃脱的敌人和罪犯。二者一般不能换用。

【用法】

1、尽管沃德进行了大范围的采访,但仍有漏网之鱼。

2、虽然警方展开大力扫荡,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没被抓到。

3、当年土匪来劫时,我们就像漏网之鱼,没命地逃离村庄。

4、严打中的这条漏网之鱼终被公安局逮捕。

5、这听起来很多,但也容易成为漏网之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5-30

晋襄公打败了秦国。秦国的将军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都被俘了。后来晋襄公听母亲说, 秦国和晋国是亲戚, 冤仇宜解不宜结, 他就放了这三个俘虏。
这时, 晋将先轸一听说国君把秦国的俘虏放走了, 当下三步两步地跑去见晋襄公, 说服他收回成命。
大将阳处父立刻提了刀, 驾车去追。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这三人也怕晋襄公后悔, 派人来追, 就拼命地跑, 他们一直跑到黄河边, 回头一瞧, 果然尘土大起, 有大队人马追来。三个人只是叫苦。正在吃紧时, 却见河边有一只打鱼小船, 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 都跳进船里, 原来打鱼船是秦国派来接应的。阳处父追到河岸, 眼睁睁地瞧着他们远去了。
于是他们成了“网漏于吞舟之鱼”。即: 鱼网疏漏, 可以吞下船的大鱼都被漏掉了。后来, 这句话就演变为“漏网之鱼”。

第3个回答  2019-12-20
有一个人他用网子网了10条鱼,结果回去以后一数只有9条,那条哪去了呢?原来跑到池子里了,他就是漏网之鱼。
第4个回答  2017-12-29
《漏网之鱼》背后的故事就是: 晋襄公打败了秦国。秦国的将军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都被俘了。后来晋襄公听母亲说, 秦国和晋国是亲戚, 冤仇宜解不宜结, 他就放了这三个俘虏。
这时, 晋将先轸一听说国君把秦国的俘虏放走了, 当下三步两步地跑去见晋襄公, 说服他收回成命。
大将阳处父立刻提了刀, 驾车去追。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这三人也怕晋襄公后悔, 派人来追, 就拼命地跑, 他们一直跑到黄河边, 回头一瞧, 果然尘土大起, 有大队人马追来。三个人只是叫苦。正在吃紧时, 却见河边有一只打鱼小船, 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 都跳进船里, 原来打鱼船是秦国派来接应的。阳处父追到河岸, 眼睁睁地瞧着他们远去了。
于是他们成了“网漏于吞舟之鱼”。即: 鱼网疏漏, 可以吞下船的大鱼都被漏掉了。后来, 这句话就演变为“漏网之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