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时期如何塑造了中国社会

如题所述

简单说: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具体来说:

政治方面:
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初,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北宋中期和元末的农民战争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繁说明了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中主战与主和、改革与保守等说明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经济方面:
经济中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表现在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手工业部门增多,除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发达外,还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民族关系方面: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如契丹、女真等向封建社会过渡。
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少数民族完成国家统一。
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民族矛盾尖锐,但民族融合是主流,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边境上的“榷场”贸易等。
4、对外关系方面: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大都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也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5、文化方面:
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科技成就突出,我国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活字印刷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这些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沈括的“十二气历”、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
教育事业发达。学校制度完备,书院兴起,对人才的培养起了良好的作用。
文学史学繁荣。词的创作达到最高造诣;关汉卿的优秀剧作鞭挞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史学方面,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优秀的编年体通史。
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宋元时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1
元朝的统一
(1)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元朝为了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又称"都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此外,吐蕃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后期,还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将包括边地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5-11-06
1、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唐朝末年,爆发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右图),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但宋朝的统一仍然是不完全的,与当时的契丹和西夏形成三国鼎立之势。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宋辽双方围绕"燕云十六州"的争夺频繁暴发战争,直到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宋辽间的战争状态才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摆脱对宋、辽的依附,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的建立;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
11世纪,生活在今东北地区的女真完颜部完成了部落统一。1115年,首领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国号大金。1125年,金朝灭辽。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3、榷场
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榷场由官府管理,贸易方式和交易的商品种类都由官府控制。宋朝主要输出茶叶、瓷器、丝织品等,从辽、西夏和金输入的主要有马、皮革、药材和盐等。虽然榷场的设置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4、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
在南宋与金对峙时,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崛起。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又三次发起西征,兵锋直抵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纳汉人建议,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元朝建立后,继续南下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三年后,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
5、元朝的统一
(1)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元朝为了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又称"都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此外,吐蕃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后期,还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将包括边地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