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文官最高爵位只能是伯爵,不能封为公侯?

如题所述

关于爵位的划分,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的爵位的排列,爵位由低到高可以排列为男、子、伯、候、公这五种爵位。但是不同的朝代之间,爵位可能有所不同,其中关于爵位的规定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我国明朝时期,爵位就从以前的五种缩减为三种。在明朝关于爵位就只剩下公、候、伯这三种了,除此以外,朝廷中的文官最高的爵位只能是伯爵,要想封为公候必须身上有一项以上战功。然而,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跟当时的国王朱元璋的想法有关。因为朱元璋认为爵位分为五种有点泛滥了,同时朱元璋对朝廷中的武官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安定下来,武官所立下的功劳比文官的要大一些。

一、对明朝爵位的评价

单单从爵位的划分以及有关于爵位的规定上看,明代国王朱元璋对文官的规定好像有点苛刻了。这样就可能会将武官在朝廷的地位大大提升了。其实朱元璋这一个做法也并不是不合理,因为武官一般都是在边境或者沙场中镇守,那么朝廷中剩下的多数都是文官。如果文官的爵位还那么高的话,这就可能会影响的国王的权利。所以与其说朱元璋偏爱武官,还不如说他想压住文官在朝廷中的势力。

二、爵位制度的发展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更改了爵位制度,但是让人十分可惜的是这个爵位制度在明朝的中期以及后期都没有实施下来。而在明朝的后期,国王反而开始重视文官,开始鼓励一些文人立功封爵。

三、关于明朝的文臣爵位

在朱元璋实行了新的爵位制度之后,在明朝时期能够封为公爵的文官只有李善长一人,由此可见,文官也不容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在我国历史记录中,周朝起,我国就开始公侯伯五子男等爵位制度,爵位是一种对外戚和功臣的嘉奖,但是自朱元璋统治的明朝开始,文官的最高爵位只在伯爵,那是因为朱元璋觉得封爵并不能很好的稳固君臣关系,且明朝建立初期动荡非常,朱元璋是武将出身他自己非常重视军队的培养,所以他并不想把过多的权利放任给文官。

朱元璋是武将出身,更加注重军队武官的培养

朱元璋本是武将出身,他自统治明朝以来,就非常爱惜武将,对其手下难能可贵的几个文官只是稍加重视,在那个凭打仗占领土地的朝代,军事力量可能会决定了这个朝代的兴衰颓败,

不过朱元璋虽然在文官取消了五爵位制度下的公侯伯子男中子男的爵位,但是他对刘伯温等人才还是进行了爵位的封赏,虽然注重军事实力,但是朱元璋也非常明白光靠武力没有文学的排兵布阵,朝代也不会运营的特别好。朱元璋对文官伯爵的封赏都是特别吝啬的,在那个朝代,能者生存加官进爵,所以在明朝的文臣中总共封爵的仅有九人,而其中被加封为公爵的只有一人,其余八人都仅仅是伯爵。 

朱元璋认为过往时代的五爵封赏制度,并不是那么的合理

在明朝刚刚统治的时期,市局还非常动荡,朱元璋也是充分吸取了之前朝代变换更替的经验,才决定将原有的公侯伯五子男等爵位制度削减两个,变更为三爵,他并不是偏执已见,随意就更改了爵位制度,在之前的朝代中,不乏有军资雄厚但依旧被文人墨客一笔取缔的先例,朱元璋为此也颇为忌惮,明朝时期,文官日渐增多,但真正能上战场杀敌的将帅太多,适当削减文官伯爵,即便武官的封位少,也不会在那时引起起义等轩然大波。

朱元璋是个非常机智的人,他懂得互相平衡制约,所以才能将明朝统治的特别好。

第2个回答  2020-09-18

文官最高爵位只能是伯爵,这句话错误的,有明一朝文官获得爵位者九人,一位公爵,八位伯爵,文官公爵少,不代表没有。


一、文官难以得到的军功爵位制。 


明太祖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文官治理一方很难跟武将争夺武功,相当于变相拒绝文官进入爵位体系。所以可见此九位文官都是一时精英:从龙功臣,背刺小能手,站队大师,实力派。 

明朝成立之初,大体政治制度继承元朝,也去除了元朝制度弊端对传统爵位制度进行改造。 爵位为两种:宗室和异姓。其中异姓爵位变化巨大,变列爵五等,公、侯、伯、子、男五爵为公、侯、伯三等,并且对爵位进入门槛进行拔高,功名但凭马上取。 定下了“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这样的组训,但是依然给天下人留下一定口子。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限制,明朝的爵位制度是十分金贵的,寻常人难以轻易获得爵位。


爵位级别的变化,以及获得爵位条件之苛刻。 初始原因也是因为元朝爵位的泛滥。元朝统治者皇帝他即使中原统治地区的皇帝,也是蒙古部落的盟主。盟主由忽里台大会诸王选举而出,实际上是选举君王制。 

选举必然拉拢各路兵马,获取众多支持。统治者上台必然要将过往承诺变现。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元朝不足百年。亲王公爵遍布各地,伯爵遍地走。 最后导致元朝内部权力制衡,各路亲王大打出手。朱元璋建国后,虽然继承了元朝大体政治制度,但是依然需要反思元朝缺失,所以立下如此苛刻的爵位制度。 


其次,朱元璋打天下建立明朝后。为了奖赏这些开国功臣,朱元璋封了大量爵位,也导致了爵位的泛滥。


二、阉割的爵位不太吃香。


文官自有一套申迁途径,考试,出任,升官,权力巅峰是内阁首辅大臣。 加上文官少有能打仗的,获取途径太难,所已文官少有会打爵位主意的人。职位低的官员眼热,职位高目标内阁。


在加上明朝爵位改制后,获得爵位难度增加,拥有权力反而削弱。除宗室之外的的爵位都是阉割品,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没有封邑, 最大好处没了。

明朝朱棣以武即位后,以自身为例子,开始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更是形成了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实际权力虽然被阉割了也限制了,但是获得爵位的人财富权利一样都不会少。朱元璋制定的爵位制度其实有它的政治衡量在里面,他想创造一个文武平衡的政治局面。文官治理天下,将军驻守边防。朝中局势阴阳相济,左右平衡。既不像宋朝文官全面打压武将,也不像元朝实封爵位,消耗国力。这样文官有文官的路,武将有武将的道。


但是即便如此,文官如果想出将入相,也是有机会的,只要边疆走一圈,只要符合朱元璋所定的条件,文官也能封侯。就比如王阳明先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