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中央集权不足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宋代,经历了唐朝的极盛,中原大地的政权渐有衰落之势,崇文尚武,江山破碎,黑云蔽日。

唐国公李渊,在隋朝暴政苦不堪言,群雄并起之间迅速站稳脚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称帝。

宋太祖赵匡胤,于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同众多勇士一起反抗,期间脱颖而出,众推黄袍加身。

如此相像的历史背景,如此相似的局面,如此相像的人物经历,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唐朝并没有出现于宋朝开国之初的“杯酒释兵权”相似的事件呢?


“杯酒释兵权”是什么?

释,解除。

杯酒释兵权,指通过一杯酒解除掉将领的兵权,将其收归中央。

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皇位不得安宁,于是通过酒宴方式,威胁与哄骗等多种方式之下,要求拥有兵权的将领交出兵权的重要事件。

宋初,通过起兵造反的宋太祖赵匡胤坐在皇位上,真的是坐立难安,他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在部下们的众拥之下,自己顺水推舟坐上了天下人都渴望的皇位,可是如果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陪他一起有军工的将领们身上可如何是好?


功高盖主可是历来君王眼里最容不下的沙子。一方面,不能寒了陪自己一起建功立业的兄弟们的心,一方面这件事情要做得漂漂亮亮,不能让泱泱民众看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所以,太祖苦思冥想,这件事情最好还是将领兄弟们自己提出来最合适。

于是,太祖开始找寻机会。不久后的一次酒宴上,太祖瞧着这样酒后微醺的局面最合适不过了,于是顺势装醉,一吐心中烦闷。将领们一听,心中自然大惊,皇上这是怀疑他们的忠诚啊!

于是开始大表忠心,这是太祖又说道:如若是你的属下逼你黄袍加身呢?众将心中思忖到,皇上这是忌惮我们手里的兵权啊,不如所幸我们交出兵权求个平安富贵。遂太祖杯酒释兵权成功。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新生政权的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之一。随后,宋太祖在多个方面大胆选用新人,推行新政方面,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为新生政权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宋代为什么会出现“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之前经历了长时间的混乱割据局面,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权力渐渐衰落,最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局面。宋朝开国之初,太祖问策,众臣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因为大权旁落,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力过小,地方逐渐起兵,才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为了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宋初太祖决定一定要加强中央集权,而杯酒释兵权就是中央集权系列措施的开端。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后周武将出身,领兵多年,深知兵权的重要性,自然不可能让如此重要的兵权落在别人手里。同时,也是由于武将出身,宋太祖赵匡胤对文官的把控就稍稍放松,一来是因为自己并不懂或者说擅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抑制武将,因此宋朝长期推行重文轻武,崇文抑武的战略。宋太祖结合自身治国才能,综合分析,决定自己掌握兵权,因此藉由杯酒释兵权来收回权力。

宋初的叛乱,就是杯酒释兵权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索。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而此时的新生政权的统治并不安稳,原先太祖建国时未杀的后周的两员重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就因拒受宋朝统御,相继在潞州(今山西长治)、扬州起兵叛乱。

谁知,仁厚的政治胸襟换来的是对新生百余天的政权的打压,无奈的太祖只得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虽然对于武将出身的太祖来说,这两场平乱的规模并不甚大,但新生政权的弊端渐渐暴露出来也导致平乱拖了近一年才得以结束恢复安宁。

建国之初就发生战争,这对于古代迷信的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征兆,此时的宋太祖必须相除一个解决之法,重新恢复民众对大宋朝的信任。一个诞生于阴谋和兵变的政权当然随时都有可能被取而代之。如若把兵权收回中央,杯酒释兵权自然就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方法。


唐朝为什么没有“杯酒释兵权”以及类似事件发生?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太原世家,家中本就有数千门客。这样一个大贵族家庭登上皇位于门人百姓来说,不过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也因为李家的地位身份水涨船高。但归根结底,自己仍旧是李家人的下属而已,本质上并无更改。李家的子孙也因为贵族式的教学,有着广阔的心胸、良好的教养,接人待物都以礼相待。

李家的起兵与宋太祖赵匡胤的起兵有些不同:李家起兵,是家族起兵,领兵的将领大多是与李渊有着直系血缘关系或其他关系的亲戚;太祖起兵则是带领自己手下的精兵与昔日一起作战的兄弟起兵。

李渊建国后,有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权力分割状况,李渊占一半,三子分一半,哪个儿子会想不开推翻自己父亲的政权?更何况,根本不可能连根拔起,大家彼此之间都或多或少带些血缘关系。而宋朝就不一样了,只是兄弟而已,将来你的皇位是你的儿子的“与我无瓜”,倒不如为子孙后代谋一谋,索性推翻你我自己建立一个朝代罢了。

制衡。唐朝有一位开国功臣刘文静,持才傲物,跟李渊宠臣裴寂有尖锐矛盾关系,二者之间的权利达到了一个制衡的状态。试想,你身边总有一个等着挑你错处的人,那么你犯错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虽然唐初不杀功臣,但也耐不住自己作死,这位刘文静被杀绝不是因为唐政权初建立稳固政权,而是因为自己恃才傲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1、唐: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完善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2、宋:以集中军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收归中央,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重文臣轻武将;重中央轻地方;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完善──隋唐:
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加强──北宋:
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第2个回答  2020-10-03
最大的影响就是中央太过强悍,地方严重被削弱,对中央构不成威胁的同时,地方的防卫也大大变弱了。因此,宋朝虽然经济强盛,却无力抵御地方少数民族的攻击,节节败退,最后退到南方,偏居一隅,直至灭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