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如题所述

母校对我的意义

来自话题 母校对我的意义
我想会有人和我是相似的经历吧

高中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大学却进了二流大学,人生考学的高光时刻似乎就停留在中考。

我从小学三年级就离开父母,开始了寄读生涯,母校对我人生的影响很大,以至于可以说奠定了我这个人的人生基调和轨迹。

我出生在农村,小学三年级转学去了镇上的小学读书,镇上的小学无论从师资还是教学都比村小好很多,回想我小学时光,真的学会了很多。

那时候我刚刚转学人生地不熟,成为了学校高年级表姐的跟屁虫,追随她报名了学校组织的口风琴兴趣班,不用学费只需要购买价值不到一百元的口风琴即可,然后陆陆续续学习了两年,无意识中影响了我,算是我的音乐启蒙了吧,之后还因此参与了六一儿童节的表演。

后来学校又组织校本课程,就是每周一个下午免费的兴趣班学习,自由报名喜欢的课程,我那时候报名了书法班,两周后觉得隔壁绘画班更有意思就去参加了绘画班,后来这个课程进行了一两年吧,我因为认真吧偶然的机会,画拿了奖,不过那时候的我傻傻的什么都不懂,父母好像也没有对我有才艺方面的培养,总之就是学习还过得去就行。

回想小学我一直很庆幸,因为我觉得这些点点滴滴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奠定了我之后的人生基调。

转学之后的我学习越来越好,小升初是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考上当地初中。虽然没有像大众小孩那样系统学习过钢琴之类的乐器(主要是家里不具备那个条件),但是因为学习过一段时间口风琴,让我起码有一些乐感,在音乐艺术方面不至于是盲区一般。因为写字不错,一直被鼓励越来越好,到后来各种拿奖,好像这个特长让我变得更加自信。绘画方面我其实完全没有天赋,也谈不上多喜欢,但是我高中却学习了美术,成为了一名艺考生,好像冥冥之中小学的这些经历都在我之后的人生轨迹上相互呼应,或多或少成为了我的生命养分。

上了当地的初中,虽然是一所小镇中学,但是却是我们这镇级里面升学率最高的中学,即使比不上市里中学的资源和条件,但是我的人生好像在这三年里熠熠发光。

因为成绩优异,担任了班长,之后又被推进学生会成了部长。虽然小学时期,也担任过班级的班长以及三条杠的大队委,但是那时候的我依旧腼腆不够自信,性格也是文文静静那一类型。但是中学时期担任干部的经历培养了我从容自信,大方得体的个性,可能是青春期的性格改变,我变得活泼开朗,从一方面来说这是我情商和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我全然不同,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为人处世方面我都是佼佼者,直到后来顺利考上市一中,我的人生到达了一个高光时刻,而之后的我一直在走下坡路。

上了高中,我不再是人群中最光鲜的那一个了,这个学校聚集了这个城市最优秀的一批高中生。这里的学生不仅仅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也是佼佼者,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教师 公务员 医生此类的工作。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这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同学相互认识,他们基本上来自城市,无非就是当年来自一个小学或者一个初中,甚至我所在的一整个小组同学十之八九来自那个久负盛名的私立初中。而且周围的好些同学从小就是获得了很棒的家庭教育,他们或多或少有拿得出手的才艺特长,有令人羡慕的家庭环境,刚刚开始我很惶恐,褪去了初中时代的光芒,我好像变得普通和可有可无,虽然初中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到了高中会有心里落差,要有思想准备。可是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我却手足无措。

因为不适应以及自我的松懈,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从入学时的中游,直接到了倒数。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晚上,我打电话给我爸爸,哭着和他说我不想读书这种话,还好我的家里人一直很理解支持我。后来的我,也没有逆袭,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些励志的故事。因为也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我索性玩开了,我和好些同学成为了好朋友,一直到现在都很好的那种,高中在学校混了三年,一直秉承喜欢就学,不想听课就睡觉,做作业看心情的原则,随心所欲的过生活。因为我们是当地最好的高中,大多数学生都很自觉学习,所以学校也是比较自由开放的教学方式。(我们高中的升学情况大概是,百分之98本科率,其中百分之50的人能考上一本大学)所以我在学习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考上本科一般没什么问题,得以,我和好朋友们将这个城市玩了个遍,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三年时光。

中间有段插曲就是我觉得自己太浑浑噩噩了,总得有些事情做才行,于是学习了美术,本来只是当兴趣爱好,后来阴差阳错就决定艺考,当然其中原因有为未来升学考虑,以及自己从小也有成为一个设计师的理想,再加上自己一直有点文艺青年的意思。这段经历也对我的人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似乎一夜之间将我拉到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人生角色上,这个角色是新鲜的,充满热血的,与大部分人不相同的,我在学艺中释放天性,思想的纬度和对事物的见解好像更深刻了,好像一个久居深山的人,突然感受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一般,人生好像打开了新的大门。

后来我离家千里,从遥远的东南沿海来到了东北一个海滨城市上学,按照当年的轨迹学了设计,如今即将毕业,不出所料和大多数人一样后悔当年为什么要学这该死的设计,在这里我度过了不痛不痒的四年,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和爽朗的东北同学成为了好朋友,像普通大学生那样的经历,担任班干部 参加过学生会 与不同成长环境的人有过交集和碰撞,经历过勾心斗角,见证过人性的丑陋,体会到现实社会的残酷。

回顾我过去16年的校园学习生涯,它带给我什么呢?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母校,它就伫立在那里见证了我的成长。小学,它带给我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初中,它培养了我的个性,高中,它给我每每谈起它的自豪感,以及给了我面对挫折和人生逆境时依然面对的勇气,大学,它告诉我这个世界的真相,在打击我的同时又给我继续做梦的希望。

凡此种种,我觉得母校对我是有意义,因为从小就开始寄读,我从童年到成年,我的成长好像都在校园里完成了,不论美好不甚残酷,他都铸就了我的人格,在我人生最重要的22年芳华里,他们一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首先,就职活动。有59.7%的人回答影响很大。35.0%回答多多少少有影响,实际回答毕业母校对就职活动有影响的人接近95%。不要完全相信企业在面试录用人才时候说的“不问学历” 或许是比较英明的。

然而在跳槽活动中,回答影响很大的人大幅减少,只有29.5%,回答有点影响的有46.5%,虽然比例有点高,但跟就职相比毕业母校对跳槽的影响有所减少。

关于年收入,升职方面,回答毕业母校有影响的人占到6成。虽然有的公司是完全看重实力,但是在传统企业还存在学派势力,不仅是刚入公司时,就连将来的晋升也会看中毕业母校,似乎这种倾向在企业中仍然根深蒂固。

毕业母校甚至对结婚恋爱也有影响。回答对结婚有影响的人接近7成,对恋爱有影响的接近半数。恋爱暂且不说,一旦说到结婚,跟毕业母校,就职企业的品牌,年收入,晋升等都会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仅是毕业母校的名字,大学里丰富多彩的邂逅,人脉关系,就职活动中对毕业生的支援等,大学所拥有的这些资源差距都会对人生产生影响。

回答毕业母校对个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有影响的人只有43.0%,而回答对工作有影响的人变多。结果显示,回答毕业母校对人生整体的满意度和幸福度有影响的人占到半数。写了《大人养成讲座》(1993年)等著作,对泡沫经济年代的年轻人文化很了解的专栏作家石原壮一郎(出生于63年、埼玉大学毕业)说到“虽说毕业的母校是一生的标签,但如果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母校,那就是不幸的开始。成功的人不会过分在意自己的母校”。

毕业母校跟之后的社会地位有关系,对幸福度也有影响,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既然已经毕业,再纠结于母校也于事无补。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跳槽来说大学的名声关系不大。

“纠结于学历的人,是那些不被社会恩宠的人吧。高学历的人说我明明是某大学毕业的,低学历的人说反正我是某某大学毕业的,非要死拽着学历不放。但只要出了社会,就是实力决定成败,没有太大的差别。比起大学的名声差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差。把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归咎于学历,不过是责任转移罢了。”(石原)
第2个回答  2020-12-08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
  
  所谓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隐性渠道。而良好的校风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师生员工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所形成的符合时代精神文明要求的思想、行为和作风,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能动的力量,形成影响师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客观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同化力、感染力,对学生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环境,对师生身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各个方面引导着学校的发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功能,一般认为有如下几种: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娱乐功能。由校园文化的众多功能可以看出,加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此,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积极培育和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学院塑邓建军像、铺建军路、筑建军桥、造建军广场,丰富邓建军;与此同时,邓建军精神被制作成闪动字幕出现在首页,校园网专设“建军之友”网页,发表大量学习邓建军的文章和照片;在东区数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教学楼入口处等校园重要位置张贴或摆放接见邓建军的大幅照片;学院六次邀请邓建军回母校作报告,并创建“建军班”、“建军林”。青青校园里,莘莘学子中,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郁,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高等院校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其校园文化也必然有别于其他普通,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拥有的带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群体文化。建设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在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下,还应坚持“职业性”原则和“能力本位”原则,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展开,要有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体现学校特色。校园文化要有特色,重点就在于挖掘历史积淀,寻找“优质风貌”。对于历史积淀,必须科学分析,认真反思,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其具有“独特性”。当这种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独特优质风貌”得以确认之后,还必须有意识地让它渗透于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并让其得到继承与发展,从而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充满活力、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7
毕业母校对就职活动有影响的人接近95%。不要完全相信企业在面试录用人才时候说的“不问学历” 或许是比较英明的。
母校甚至对结婚恋爱也有影响。回答对结婚有影响的人接近7成,对恋爱有影响的接近半数。恋爱暂且不说,一旦说到结婚,跟毕业母校,就职企业的品牌,年收入,晋升等都会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
毕业母校跟之后的社会地位有关系,对幸福度也有影响,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既然已经毕业,再纠结于母校也于事无补。
第4个回答  2020-12-06
感恩母校的优美句子美丽的校园,和蔼的老师,可亲的同学……在这里,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有欢声笑语,有琅琅书声;在这里,我们增长了知识,展示了自我。啊!母校育英,这里所有的一切,我都恋恋不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作者:环境与规划学院宓家浩)
我在母校已经读书三年了,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我都记忆犹新,老师们的每个关怀都令我终生难忘。我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母校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我忘不了您(作者:居里夫人)
柳荫下握别百般惆怅 -- 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同学之间的祝福语 同学间的祝福(作者:鲁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